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738-4823031

二维码

当前位置:主页 > 专业课程 >

计算机应用专业

浏览: 日期:2021-10-16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信息
(一)专业名称
计算机应用(升学)
(二)专业类别
信息技术
(三)专业代码
090100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二)学制
全日制三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是参加高考的升学班,培养方向面向二个方面:(一)升学方向: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软件OFFICE,组装,计算机网络,软件的使用与开发,C语言程序设计,网页设计,网站建设,多媒体的掌握;(二)就业方向:以平面设计为主,软件的使用与开发、网络的组建与管理知识及相应文化素养,具备计算机硬件常见故障的检测与维修能力,能胜任办公管理工作,计算机操作员岗位工作,并具备向计算机维修工、多媒体制作员和网络管理员等相关岗位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四、培养规格
(一) 德育与通识教育要求
1.具有较高的人文修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遵纪守法精神。
2.掌握语文、数学、外语等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特别要具备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3.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具有文档处理、网络应用、信息安全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2.具备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
3.具备一定的新知识学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自省、自控、抗挫等社会能力。
4.掌握常用办公设备(打印机、扫描仪等)及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具备办公自动化的能力。
5.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安装方法等知识,具备DIY计算机的能力。
6.掌握计算机常见故障及产生原因的知识,具备计算机软、硬件故障分析、检测、排除等维修能力。
7.掌握网络布线、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等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组建、管理及常用网络故障的排除能力。
8.掌握图像处理软件中选区、图层、路径、通道、蒙版、滤镜等知识,具备对图像编辑处理、艺术构思及鉴赏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名称 等级 颁证单位 性质
(必考/选考)
计算机操作员 中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必考
网络管理员 中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选考
计算机维修工 中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选考
多媒体制作员 中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选考
 
五、专业定位
(一)、升学面向
 
(二)、就业面向
A)方向
面向IT企业、大众传媒公司、党政机关等企事业单位,对应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网络搭建与管理、动漫制作、影视后期处理等工作岗位,从事办公助理、硬件维修、设备调试、动画制作、网络布线、网络搭建、网络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B)岗位面向
初次就业岗位:办公助理员、平面设计制作员、多媒体制作员、计算机装调工、网络管理员等。
发展岗位:平面设计师、网站设计制作员、计算机维护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
拓展岗位:技术总监、数据库系统工程师、IT业务经理等。
C)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工作领域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办公助理 办公自动化 1.了解不同平台计算机办公常用软件的使用;
2.掌握主流办公软件的使用;
3.具有文档处理、资料整理的能力。
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 1. 具有主流办公设备产品的选用能力;
2. 能够熟练使用打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
3. 具备常用办公设备的维护技能;
4. 具有常见办公设备的基本维修能力。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硬件组装 1. 掌握计算机领域相关基础理论知识;
2.能够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计算机硬件的选购;
3.能够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和调试;
4.能够完成操作系统的安装与设置;
5.能够正确安装相关的计算机软件。
系统优化和测试 1.具有计算机系统检测的能力;
2.能够选用测试与维护工具;
3.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维护过程中基本工具与专用工具的使用;
4.具备常见硬件的测试能力。
故障的处理 1.具有计算机外围产品故障检测与维修能力;
2. 掌握万用表、示波器等测试仪器的使用;
3. 熟悉电子产品相关技术标准,具有整机测试能力;
4.具有产品服务意识;
5.能够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常见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
网络搭建与管理 网络组建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2.能够组建计算机网络;
3.能够对对网络进行维护和优化;
4.能够熟练配置网络相关设备;
5.能够进行规范的网络综合布线。
网络管理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2.能够熟练安装、维护网络操作系统;
3.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与技能;
4.能够应对一般的网络攻击。
网络布线 1.具有布线图的认知能力;
2.具备网络系统设备的安装能力;
3.具有综合布线能力;
4.具有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能力;
5.熟悉模块压接、配线架安装、配线、跳线与扎线、随工测试等施工技术。
网络设备检修 1. 能够判断并解决交换机的常见故障;l
2. 2. 熟悉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能够对路由器的常见故障进行维修;
3.能观察网络的运行状况,及时预测网络通信质量;
4.能使用路由器诊断命令、网络管理工具和其他故障诊断工具,对网络进行诊断;
5.能熟悉网卡的工作原理,能对不同类型的网卡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
网站管理 小型网站建设及网页设计  1. 能使用常用的网页设计工具制作静态网页,并能设计编写后台代码;
2. 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网页的制作;
3.能够对网站规划、建设与维护。
网站美工 1. 具有一定的美工基础知识;
2. 能够熟练地使用图形图像制作处理软件;
3. 能够渲染网页元素。
网站建设 网页设计 1.能根据企业的需求向浏览者提供信息(包括产品、服务、理念、文化);
2.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把握客户的宣传重点;
3.能够进行页面美化设计,起到完美的企业宣传作用;
4.能够提升客户(企业)的互联网品牌的形象。
网站制作 1.能够让用户界面美观,流畅,用户可以快速高效的找到需要的信息;
2.能够明确目标用户,并且满足目标用户的信息需求;
3.能够使用增加代码来拓展所制作网站的功能;
4.能够满足客户的制作需求,并且根据客户的要求做到随时更改网站内容。
 
 
六、毕业标准
符合下列标准,允许毕业:
1、德育考核每学期必须在合格及以上等级;
2、参加湖南省公共基础课普测,成绩达到湖南省规定的合格以上等级标准;
3、体育达到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参加娄底市专业课抽查,专业课成绩达到合格标准(可以补考一次);
5、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顶岗实习,考核达到合格及以上
 
七、人才培养模式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IT企业需求和产业技术信息及发展趋势,实施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课岗融合、做学合一”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上课即上岗,推动“教、学、做”合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模式运行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章程和制度,通过“与IT企业联合招生,与IT企业共同制订培养协议,与IT企业签订用工合同”三步联动的方式,创建并实施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学年:企业认知,在学习文化、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学生到IT企业见习,激发学习专业的兴趣。计算机基础课、专业课全部在校内实训室进行,边学边练,学做合一。
第二学年:工作项目模拟,由专业教师不定期带队到企业一线体味IT企业的实际操作流程,根据实际工作任务操作流程,在校内实训室模拟工作项目,通过模拟,巩固技能所学点。
第三学年:总体复习,为高考做准备。综合实训,第5学期在IT企业带教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训项目,熟悉企业工作项目流程,掌握项目技术要点。第6学期,顶岗实习,独立完成工作项目。
 
八、课程体系
(一)构建课程体系
建立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委员会,制定课程体系开发、反馈及更新制度。
一是充实课程体系开发团队;
二是按照“课岗融合、做学合一”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课程内容以对口升学为主,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进一步分析各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实时引入行业新技术、新知识、新标准,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二)课程结构
本专业课程结构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技能方向课程、选修课程、专门化实训、顶岗实习等。
课程类别 课程名程 学时 学期
1 2 3 4 5 6





 
职业生涯规划 32 2          
职业道德与法律 32   2        
经济政治与社会 32     2      
哲学与人生 32       2    
人生规划 64         2 2
读本(价值观、四史教育) 96 1 1 1 1 1 1
语文  576 6 6 6 6 6 6
数学  576  6 6 6 6 6 6
英语 384 4 4 4 4 4 4
计算机应用基础 278 3 3 3 3 3 3
普通话 192 2 2 2 2 2 2
体育 192 2 2 2 2 2 2
美术 96 1 1 1 1 1 1
音乐 96 1 1 1 1 1 1
历史 96 1 1 1 1 1 1
心理健康 96 1 1 1 1 1 1
劳动 96 1 1 1 1 1 1
班会 96 1 1 1 1 1 1
小计 3072 32 32 32 32 32 32





 
PS* 64 4          
多媒体 64 4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80 5          
PS* 64   4        
数据库 64   4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80   5        
网络技术 64     4      
网页制作 64     4      
C语言 80     5      
网络操作系统 64       4    
网络技术 64       4    
C语言 80       5    
网络技术 64         4  
数据库 64         4  
C语言 80         5  
网络操作系统 64           4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64           4
网络技术 80           5
  小计 1248 13 13 13 13 13 13
合计  4320 45 45 45 45 45 45
 
 
 
三、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1
职业生涯规划 德育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初步具有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与创业的准备。
 
2
职业道德与法律
 
3 经济政治与社会
 
4 哲学与人生
5 语文 语文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旨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现代文阅读与欣赏训练、文言文阅读与欣赏训练、实用文体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信息搜集整理与运用能力训练。注重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为计算机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提供基本语言的支持,加强语文实践,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6 数学 数学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计算工具使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数形结合、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7 英语 英语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训练,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听懂英语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同时结合计算机专业要求,渗透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计算机职业场景中的应用能力。
8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计算机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微机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方法,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掌握现代办公中的文字处理、表格设计、演示文稿、网上浏览、电子邮件通信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9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旨在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和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全面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应对挫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0 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旨在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和艺术美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艺术欣赏方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专业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1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分类、性能、选购方法,理解各主要部件基本工作原理、硬件结构、相互联系和作用,并能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装与简单的维修方法。基本上达到计算机中级维修工的国家职业标准。
 
2
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属于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地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是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地一门实践性较强地技术基础课。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设计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3 PS 面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涉及平面设计、网页设计、UI设计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快速掌握PS的基本操作、熟悉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并能独立设计常见的平面广告、网页设计等。
4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网络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越来越多的人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因此“计算机网络基础”已经成为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
5 平面广告设计 通过软件的学习,掌握平面广告设计的基础知识及设计方法。
6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为其它专业课程奠定程序设计的基础,又是其它专业课程的程序设计工具。
7 网页设计 要求学生掌握网页设计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常用的网页设计工具和常用脚本语言,能够设计制作常见的静态和动态网页,具备网站的建立和维护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8 网络技术 能进行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设计与IP地址分配
给出网络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
在DNS、DHCP、FTP和WEB服务器进行配置与管理
(四)组织实施
1.教学模式
(1)根据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本专业教学特点,第四学年按专业方向安排专业课和技能实训课及教学实习,第六学期安排企业顶岗实习。
(2)学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就业岗位需要以及目前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定位,本专业作为高考对口升学班,以文化课和技能课并重,突出文化课的教学。
(3)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室建在机房,把企业引入学校”,形成“课堂与岗位”、“教学与实训”相互融合的培养平台,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模拟企业工作项目,实现课堂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让学生切实体验工作流程,实现从学校向工作岗位的“零过渡”,从学生向企业员工的“零转变”。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按照学校“四六三”教学改革分组模式将学生分小组,做好人员分工。教师示范与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惑、指导相结合,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
(5)建设计算机专业特色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环境氛围。
(6)逐步建设全真性职场教学环境,根据教学要求新建网络实训室并不断完善已有实训室。合理设计校内实训室的人文环境、工位配置、操作规程和标准、人员配置以及环保规范等,提升实训室的软环境建设水平,搭建理实一体化职场教学平台,为学生的实验实习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实现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无缝隙对接。
 (7)建立学校、合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多方互动评价机制,形成多元主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准员工化”、分级分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创业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突出技能和规范标准化及熟练化的考核。
九、学生学业评价
由学校、用人单位共同实施评价,基本素养和文化知识及技能主要由学校通过学生课程学习的作业、课堂提问、出勤、考试、技能考核等进行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顶岗实习评价以实习单位为主,通过实习考勤、实习记录、实习报告、实习表现等方面,结合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1.基本素养评价
基本素养包括品德素养、团队合作、敬业精神、组织协调三个方面。具体要求:
品德素养:诚实守信、公平正直、吃苦耐劳、文明礼貌、勤俭自强、乐于助人。
团队合作: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能与人和谐相处,团结协作。
敬业精神:有很强的事业心和主人翁责任感,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对学习和工作态度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具有奉献精神。
组织协调:能积极参与组织各项社团活动、文体活动,有很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2.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评价
专业素养包括文化知识、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三个方面。具体要求:
文化知识:文化基础好,知识面宽,开设的公共课学的扎实,信息处理能力强。
专业基础:开设的专业领域的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常识掌握到位,专业知识面开阔。
专业技能:开设的专业领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知识学的扎实,能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强,与岗位要求实现对接。
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成绩构成:按照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考试管理规定执行。
3.顶岗实习评价
考核成绩参照实习单位鉴定以及学生个人的实习考勤、实习记录、实习报告、实习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定,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成绩及格及以上者获得相应的顶岗实习学分。
(1)优秀
实习态度端正,遵守实习纪律,能很好的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成绩优异。
(2)良好
实习态度端正,遵守实习纪律,能较好的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并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成绩良好。
(3)一般
实习态度基本端正,能较好的遵守实习纪律,达到实习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主要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总结。
(4)及格
实习态度基本端正,能较好的遵守实习纪律,基本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能完成实习报告。但不够完整、条理。
(5)不及格
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为不及格:未达到实习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实习报告不认真,或内容有明显错误;未参加实习的时间超过全部时间三分之一者;实习中有违纪行为,造成恶劣影响者。
十、教学保障
(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培养与引进结合,业务进修与下企业实践结合等方式,促进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全面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素质,使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达到湖南省专业建设标准中的规范化要求。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习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根据本专业的学生规模建立相应数量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应达到下列要求:
1.实习项目、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符,能满足实习教学任务的要求;
2.能提供教学计划规定的实习场地和指导人员,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和职工队伍;
3.实习基地接受本专业一定规模的教师与学生开展实习,三年内基本保持稳定;
4.能满足实习学生的学习、劳动保护和安全等方面的条件。
附录:
参考教材:
四、说明
(一)考试题型比例以本考试大纲为依据,命题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微调。
(二)操作系统:Windows 7;
办公软件:Office 2010;
编程软件:Turbo C 3.0。
(三)本考试大纲中专业方向选考部分,由考生任意选择其中一个部分进行考试。
 
 
 
 
 
《Photoshop》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Photoshop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课程《Photoshop》是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与其他计算机应用必选课程一起共同构成学生在计算机广告设计、计算机动漫设计行业及相近行业的岗位就业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平面设计、策划等平面设计人员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的基本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专业开发过程中需要的基本职业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前期准备。
1.2设计思路
该课程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坚持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设计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知识为技能服务;达到争取在短时间内掌握较多实际工作技能的目的。
以具体工作任务的学习为切入点,课程设计了16个项目课程,分两个学期(96+96课时)进行教学。课程单元难度呈阶段性上升,每个任务完成后掌握相关知识点。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示范操作、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宽视野的过程。
2.课程教育目标
课程教学以中职计算机专业特色为依据,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理论知识、职业素质、符合职业资格标准的需要为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该软件的学习,能让学生达到熟练操作Photoshop图像处理作的方法与灵活运用设计创作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知识和技术,在此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为艺术设计做好铺垫;毕业后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从而达到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满足市场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设计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模式,将职业岗位能力中用到的知识点融合在课程教育项目中。让学生通过各项目的系列练习操作,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并不断强化,项目体现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职业能力目标:
⑴ 掌握Photoshop的系统设置与管理。
⑵ 具有熟练使用Photoshop7.0软件中各工具的能力。
⑶ 掌握Photoshop常用图像文件的格式,掌握图像的存储与输出。
⑷ 了解图像的获取与建立。
⑸ 了解图像的颜色模式。
⑹ 具有对平面图像进行熟练处理的能力。
⑺ 具有使用图像输入输出及打印的能力。
⑻ 了解图像的Web设计。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工作任务 知识内容及要求 技能内容及要求 场地 师资 实施说明
1 Photoshop的基本概念 了解Photoshop的基本功能知识  能熟练掌握PS软件的安装和运行 机房 专业教师 现场教学
示范操作
2
2
绘制图像 了解PS相关参数设置;熟悉各个工具面板的功能 能熟练掌握PS软件的常用工具使用 机房 专业教师 现场教学
示范操作
3 编辑文字 了解Photoshop的文字编辑功能 1.能熟练掌握各种文字编辑方式
2.能运用各种滤镜制作特殊效果的文字
机房 专业教师 现场教学
示范操作
4 抠图 了解Photoshop的图像调整功能 能熟练运用各种方法剪辑出将图片中的一部分 机房 专业教师 现场教学
示范操作
5 修图 了解通道、图层、滤镜的使用方法 能熟练进行PS的图层、通道、滤镜的操作 机房 专业教师 现场教学
示范操作
6 色彩调整 了解调色工具各选项含义及使用方法 能熟练掌握各种调色方法的操作以及图片特效处理 机房 专业教师 现场教学
示范操作
7 滤镜特效 了解滤镜的使用方法 能熟练运用各种滤镜加工图片产生特效 机房 专业教师 现场教学
示范操作
8 综合实训 了解通道、图层、滤镜的使用方法 能熟练进行PS的图层、通道、滤镜的操作 机房 专业教师 现场教学
示范操作
9
9
商务标志设计 了解设计原理和标志处理的技巧方法 情景再现-任务分析
流程设计-任务实现
绘制基本图形
复制并调整基本图形
复制并变化基本图形
添加图案细节
输入文字制作展示效果
设计说明
机房 双师型教师 理实一体化教学
分组讨论
采用企业实际案例
 
10 海报设计 了解设计原理和海报排版格式、色彩处理的技巧方法 情景再现-任务分析
流程设计-任务实现
制作主体文字造型
制作主体文字效果
制作背景
添加主体视觉元素
修饰主体图像
添加主体物上方细节
添加主体物下方细节
添加文字
设计说明
机房 双师型教师 理实一体化教学
分组讨论
采用企业实际案例
11 报刊广告设计 了解设计原理和报纸、书刊广告的排版技巧方法 情景再现-任务分析
流程设计-任务实现
制作背景
导入产品形象
绘制基本图形
添加图形元素
调整背景效果
导入素材
输入标识和文案
设计说明
机房 双师型教师 理实一体化教学
分组讨论
采用企业实际案例
12 户外广告设计 了解户外广告设计原理 情景再现-任务分析
流程设计-任务实现
制作画面背景
制作基本元素
制作立体图形
制作阴影和投影
制作画面进深感
添加云朵效果
输入广告文案
设计说明
机房 双师型教师 理实一体化教学
分组讨论
采用企业实际案例
13 封面设计 了解设计原理和报纸、书刊广告的排版技巧方法 情景再现-任务分析
流程设计-任务实现
制作主体图像
制作主体文字
添加文字信息
修饰背景
设计说明
机房 双师型教师 理实一体化教学
分组讨论
采用企业实际案例
14 网站广告设计 了解设计原理,网页页面大小、布局,熟练应用切片工具。 情景再现-任务分析
流程设计-任务实现
制作背景
制作页面
制作文字效果
添加图片
添加背景细节
设计说明
机房 双师型教师 理实一体化教学
分组讨论
采用企业实际案例
15 产品包装设计 了解产品规格、结构;能针对不同产品特性进行色彩、图形的设计 情景再现-任务分析
流程设计-任务实现
制作瓶贴标识
添加背景元素
输入产品名称
制作效果图背景
制作拼贴效果
制作效果图底纹设计说明
机房 双师型教师 理实一体化教学
分组讨论
采用企业实际案例
16 产品展示设计 了解产品规格、结构;能针对不同产品特性进行色彩、图形的设计 情景再现-任务分析
流程设计-任务实现
制作产品效果图
制作背景
添加元素
导入产品
设计说明
机房 双师型教师 理实一体化教学
分组讨论
采用企业实际案例
4.实施建议
4.1、Photoshop基本上是一门以培训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该门课程的所有知识基本上都需要通过电脑的实际操作来讲解,并且需要通过投影仪将本门课程的各种操作演示给同学们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及时考核,互动提高。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主要采取 “启发──范例──创新──评价”的四环节教学法。
4.2教学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结合案例分析、成果展示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该课程的考核以实际操作为主,即学即练,每次练习都给予记分,成绩积累,综合评价,具体办法设想如下:
1、每学段期间安排1-2次实例练习。
2、学期中举行2-3次综合测验。
3、全部学习内容完成后,总成绩根据各次练习及测验的结果结合纪律因素和必要的理论知识考试等综合评出。
4、命题以基本、全面、实际为原则。
5、总成绩比重分配:基础知识10% ,基本操作20% ,文字处理20% ,图形处理与编辑20% ,效果与滤镜10%,创意10%。
4.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挂图、幻灯片、摄像、录像带、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2).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活动,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3).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4).利用各种实训室,开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介绍现行的、较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自己成为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我们的课程理念从学生、知识、社会三维维持适度张力入手,以学生的社会化自觉的职场需求为价值了取向,以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动态发展为基本特征,以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教师等多重主体性为运行机制,以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为开发向度,最终实践高职教育成为营造终身教育中心的历史使命。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案例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组成十九个教学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结合实际,目的明确。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理实一体”的模式。理论知识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各教学单元中。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的网络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将来更深入的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和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具体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掌握网络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分层协议,网络互连。
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能通过常用网络设备进行简单的组网。
能对常见网络故障进行排错。
三、内容标准
(一)第一单元
单元名称 计算机网络基础
参考学时 6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每个阶段的特点及其该阶段的典型代表网络。
2.掌握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概念。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
5.掌握各种网络拓扑结构。
6.掌握各种网络拓扑结构优缺点
1.了解本课程的教学,为学好本课程做好准备。
2.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通过互动的提问和行业介绍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3.学会分析网络拓扑结构。
4.懂得根据实际环境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
1.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前景。
2.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知识要点
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5.网络拓扑结构等概念。
6.各种网络拓扑结构优缺点
技能要点
本课程教学介绍。
介绍网络行业的市场空间。
分析校园网络拓扑结构
介绍本课程学习的目标以及参考书籍,和学习方法。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一篇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报告,根据报告给出成绩。
(二)第二单元
单元名称 数据通信基础
参考学时 4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掌握数据传输方式、同步方式、数据编码技术、多路复用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及其比较。
2.掌握差错控制技术。
1.学会数据通信的相关技术。
2.懂得数据通信的过程。
3.完成实验报告。
1.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2.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知识要点
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 数据传输介质。
3. 模拟数据与数字数据。
4. 数据通信。
5. 数据传输方式。
6. 数据传输速率。
7. 数据编码。
8. 多路复用技术。
9. 数据交换技术。
10. ATM和帧中继交换。
11. 通信控制与传输设备。
12.差错控制与差错检测方法。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实验的报告,根据报告和讨论回答问题的过程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讨论过程成绩占总成绩80%。
(三)第三单元
单元名称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参考学时 4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2.掌握ISO体系结构及其七层的功能。
3.掌握TCP/IP体系结构。
1.把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与实际使用相联系。
2. ISO体系结构和TCP/IP体系结构的比较。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知识要点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2.ISO/OSI参考模型七层的功能。
3.TCP/IP参考模型各层功能。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实验的报告,根据报告和讨论回答问题的过程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讨论过程成绩占总成绩80%。
(四)第四单元
单元名称 局域网类型
参考学时 6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掌握各种局域网技术及其比较。
2.掌握各网络的应用。
1.学会各种局域网技术的核心思想。
2.懂得各种局域网的通信过程。
3.完成实验报告。
1.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2.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知识要点
1.以太网。
2.FDDI网络
3.ATM网络。
4.令牌环。
5.交换网。
6.虚拟局域网
7.无线网络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实验的报告,根据报告和讨论回答问题的过程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讨论过程成绩占总成绩80%。
(五)第五单元
单元名称 局域网技术
参考学时 6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局域网的三要素(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2.各种局域网。
3.局域网的IEEE802.3标准。
1.掌握局域网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1. 学会运用网络方面的相关知识到实际的生活中。
2.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知识要点
1.局域网概述。
2.传输介质和拓扑结构。
3.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4.典型局域网。
5.高速局域网。
6.交换式网络和虚拟网络。
7.局域网结构化布线技术。
技能要点
1.制作双绞线,使用测线仪测试通路。
2.观察线缆的标准接口和交换机的标准配置端口,并用交换机构造简单的办公网络。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实验的报告,根据报告和实验操作过程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操作过程成绩占总成绩80%。
 
(六)第六单元
单元名称 网络互连技术
参考学时 6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广域网的概念和特点。
2.网络互连的概念和类型。
3.网络互连设备(中继器和集线器(HUB)、网桥和交换机(Switch) 、路由器、网关)。
4.公用数据传输网络。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能够独立构建一个简单的对等网。
3.训练学生对设备故障排除的能力。
 
 
1. 学会选购各种网络设备。
2.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知识要点
1.传输介质。
2.网卡。
3.中继器。
4.集线器。
5.交换机。
6.路由器。
7.网关。
技能要点
1.了解常用网络设备的参数,会选购网络设备。
2.能独立构建对等网。
3.能对设备进行故障排除。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实验的报告,根据报告和实验操作过程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操作过程成绩占总成绩80%。
(七)第七单元
单元名称 互联网与网络协议及应用
参考学时 6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协议的基本概念。
2.各种网络协议,应用层协议,传输层协议,网络层协议。
3.IP地址的表示方法
4.TCP/IP协议
5.IPX/SPX协议。
6. NetBEUI协议。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掌握各种网络协议的原理和过程。
3.学会灵活运用各种协议。
1.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2. 学会运用网络方面的相关知识到实际的生活中。
知识要点
1.互联网Internet概述。
2. Internet有关概念(Internet服务提供者 ISP、域名、Internet 连接等内容)
3.互联网常用功能,如:EMAIL、TELNET、FTP、EDI、WWW等的概念、工作基本原理等。
4.网络协议。
5. TCP/IP协议簇。
6. IPX/SPX协议。
7. NetBEUI协议。
技能要点
1.去文件服务器上下载文件,感受ft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2.上网因特网浏览网页,感受htt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实验的报告,根据报告和实验操作过程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操作过程成绩占总成绩80%。
(八)第八单元
单元名称 常用网络命令
参考学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了解常用网络命令的作用,telnet,netstat,ping,ftp,ipconfig,tracert。
2.学会如何使用这些网络命令。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网络命令。
1.让学生网络命令有更深的了解。
2.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3.树立就业的信心。
知识要点
1.telnet,netstat,ping,ftp,ipconfig,tracert网络命令的作用。
2.telnet,netstat,ping,ftp,ipconfig,tracert网络命令的使用。
技能要点
1.telnet命令的使用。
2.netstat命令的使用。
3.ping命令的使用。
4.ftp命令的使用。
5.ipconfig命令的使用。
6.tracert命令的使用。
7.完成实验报告。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实验的报告,根据报告和实验操作过程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操作过程成绩占总成绩80%。
 
(九)第九单元
单元名称 网络资源的共享
参考学时 4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掌握利用网络共享文件夹。
2.了解利用网络共享打印机。
3.掌握对共享资源权限的分配。
1.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和观察能力。
2.让学生学会使用网络共享资源
1.让学生对网络的作用有更深的了解。
2.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3.树立就业的信心。
知识要点
1. 共享文件夹并在客户机进行访问。
2.共享打印机等网络设备并用客户机进行使用。
3.对共享的网络资源的访问者权限进行划分。
技能要点
1. 共享文件夹。
2. 共享打印机等网络设备
3. 访问者权限进行划分。
4.完成实验报告。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实验的报告,根据报告和实验操作过程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操作过程成绩占总成绩80%。
(十)第十单元
单元名称 设计一个网络
参考学时 4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掌握网络基础的概念
2.掌握各种网络设备的运用。
 
1.熟练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
2.懂得根据实际环境进行网络互连。
3.完成实验报告。
1.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2.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知识要点
1.网络基础、网络拓扑结构等概念。
2. 各种网络设备的运用。
技能要点
1. 熟练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
2. 懂得根据实际环境进行网络互连
3. 小组讨论各网络的性价比。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实验的报告,根据报告和讨论回答问题的过程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讨论过程成绩占总成绩80%。
 
(十一)第十一单元
单元名称 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
参考学时 8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网络管理概念。
2.网络管理的功能。
3.两种网络管理体系。
4.网络管理软件。
5.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策略、安全级别。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
1.提高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2.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3.树立就业的信心。
知识要点
1.网络管理(网络管理概念,两种网络管理体系(ISO/SNMP),网络管理软件)。
2.网络安全。
技能要点
1.设置一款防火墙软件,并验证其功能。
2.查询网络安全日志,分析安全隐患。
3.上网查询关于网络安全技术的手段。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实验的报告,根据报告和实验操作过程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操作过程成绩占总成绩80%。
(十二)第十二单元
单元名称 网络故障和维护
参考学时 6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了解网络维护的重要性
2.掌握网络维护的步骤。
 
1.熟练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
2.懂得网络维护的步骤。
3.完成实验报告。
1.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2.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知识要点
1.网络维护的步骤。
2. 常见的网络故障。
技能要点
1. 熟练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
2. 懂得根据网络故障进行网络维护
3. 假设情景或者构建操作环境进行网络故障的排除。
考核评价
让学生提交实验的报告,根据报告和讨论回答问题的过程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讨论过程成绩占总成绩80%。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基础,C语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由于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涉及线缆制作及测试,简单服务器的安装配置,网络调试等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环节,必须通过实验、实训才能达到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可在实训室进行,充分体现在“做中学”的理念。
(3)教师必须重视学习新技术,能紧跟技术发展潮流。
(4)授课过程中注意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包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培养良好的工程规范,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探索能力。 
(二)考核评价建议
(1)改革评价手段和办法,加强实践性技能的考核,可采用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办法相结合。
(2)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学习和实践环节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学校建有网络实训室,并有实验器材,如:线缆制作工具和材料,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等。良好的实践条件为教学质量提供了大力支持和保障。经过这些实践环节,同学们受到了很好的实战锻炼,为课程讲授起到了很好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
(1)开发适合教师与学生使用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2)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阶段实训,让学生在真是的环境中磨炼自己,提升其职业综合素质。
(3)编写实训指导手册和电子实验题目,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来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和远程实验室开放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代码:022386
二、适用专业:适用于计算机专业。
三、课程性质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是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方向必修课,属于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是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多媒体技术及是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设计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的讲授与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常用多媒体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开发和研究能力,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科学素养,从而达到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满足市场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五、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此课程与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等相关课程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分别给学生提供计算机的软硬件的基础知识,图形和动画的设计与制作,美观的页面设计技巧,网页制作技术的技能知识和多媒体信息制作的技巧的学习。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不仅能够学习与多媒体信息处理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掌握流行的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使用。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成为社会所需专用人才。
六、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
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表
序号 教学项目(各章)名称 教学时数
小计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项目1 多媒体计算机概述 5 2 3
项目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6 2 4
项目3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9 4 5
项目4 音频信息处理 11 4 7
项目5 图像信息处理 13 5 8
项目6 视频信息处理 21 7 13
合计 64 24 40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1.本课程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采用讲授为主并结合上机实验的授课方式。
2.教学中讲授和练习结合,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指导。
4.注意启发式、引导式、自学指式教学。
5.对学生的习题和作业及时批改与反馈,使学生能纠正错误,不断进步。
六、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1章 多媒体计算机概述(5学时)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多媒体的定义及其分类;了解多媒体的关键技术;
2.了解+多媒体技术与通信、娱乐和计算机的融合;
3.知道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
1.多媒体的定义及其分类。
2.多媒体的关键技术。
3.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难点
1.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区别。
四、讲授要求
应充分利用模型、教具、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空是想象力。教学中讲受和练习结合,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用,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指导。
五、讲授要点
1.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定义。
2.多媒体的分类。
2.多媒体的关键技术。
3.多媒体技术研究的对象。
4.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六、实验及实践要求
无实验
 
第2章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6学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多媒体技术系统结构(硬件、软件)。
2.掌握将多媒体功能集成到CPU芯片中,把多媒体和通信功能集成到CPU芯片中的一些设计原则。
二、教学重点
媒体技术系统结构(硬件、软件)。
三、教学难点
多媒体技术系统结构(硬件、软件),将多媒体功能集成到CPU芯片中,把多媒体和通信功能集成到CPU芯片中的一些设计原则。
四、讲授要求
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五、讲授要点
1、数字视频交互(DVI)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2、将多媒体和通信功能集成到CPU芯片中。
六、实验及实践要求
无实验
第3章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9学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压缩编码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技术;
2.量化的基本原理和量化器的设计思想;
3.静态图像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JPEG)原理、实现技术,以及动态图像压缩编码国际标准(MPEG)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重点
1.常用压缩编码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技术;
2.量化的基本原理和量化器的设计思想;
3.静态图像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JPEG)原理、实现技术,以及动态图像压缩编码国际标准(MPEG)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
1.常用压缩编码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技术;
2.量化的基本原理和量化器的设计思想。
四、讲授要求
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五、讲授要点
1、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的重要性与分类。
2、量化。
3、统计编码
4、预测编码。
5、变换编码。
6、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MPEG)。
六、实验及实践要求
无实验
第4章 音频信息的获取与处理(11学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数字化音频的获取与处理,音频卡的工作原理、功能、分类和安装使用;
2.理解音频编码的原理和标准以及编码的基本方法;
3.掌握音乐合成和乐器数字接口(MIDI)。
二、教学重点
1.数字化音频的获取与处理;
2.音频卡的工作原理、功能、分类和安装使用;
3.音频编码的原理和标准以及编码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
1.数字化音频的获取与处理;
2.音频编码的原理和标准以及编码的基本方法。
四、讲授要求
应充分利用模型、教具、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空是想象力。教学中讲受和练习结合,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用,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指导。
五、讲授要点
1、数字音频基础。
2、声卡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音频编码基础和标准。
4、音乐合成和MIDI规范。
5、语音识别。
六、实验及实践要求
实验一:
1、实验项目名称:数字化声音的获取
2、实验类型:验证性
3、学时分配:2学时
4、每组人数:1人
5、实验内容及要求:①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录音的操作。②掌握多种声源的同步录音。
实验二:
1、实验项目名称:数字化声音的编辑
2、实验类型:验证性
3、学时分配:4学时
4、每组人数:1人
5、实验内容及要求:掌握利用GoldWave软件处理数字音频的方法。
第5章 图像信息处理(13学时)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图像的色彩模式和基本属性;
2.了解图像的文件格式;
3.理解图层、路径、通道和滤镜等概念;
4.掌握Photoshop的基本操作与基本设置。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图像的色彩模式和基本属性;
2.图层、路径、通道和滤镜等概念;
的基本操作与基本设置。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图像的色彩模式和基本属性;
2.图层、路径、通道和滤镜等概念。
四、讲授要求
应充分利用模型、教具、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空是想象力。教学中讲受和练习结合,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用,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指导。
五、讲授要点
1.图形和图像;
2.图像的数字化设备与使用方法;
3.图形、图像处理工具——PHOTOSHOP的使用;
4.基本操作与基本设置;
5.工具箱使用与图像编辑;
6.图层、路径、通道;
7.滤镜。
六、实验及实践要求
实验三:
1、实验项目名称:PhotoShop基本操作(一)
2、实验类型:验证性
3、学时分配:4学时
4、每组人数:1人
5、实验内容及要求:①熟悉PhotoShop工作界面。②掌握PhotoShop菜单命令的使用。③熟悉PhotoShop工具箱。④掌握PhotoShop对文件的基本操作。
实验四:
1、实验项目名称:PhotoShop基本操作(二)
2、实验类型:验证性
3、学时分配:4学时
4、每组人数:1人
5、实验内容及要求:①熟练掌握工具箱工具的使用。②熟练掌握图像区域的选取操作。③掌握多图层图片的处理操作。④掌握多种工具的组合使用。
第6章 视频处理技术(21学时)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数据冗余的概念;了解冗余的分类;
2.了解常用的视频压缩标准;
3.理解运动估计和补偿的概念;
4.熟练使用Windows Movie Maker制作视频。
二、教学重点
1.数据冗余的概念;;
2.运动估计和补偿的概念;
 Movie Maker制作视频。
三、教学难点
1.运动估计和补偿的概念;
 Movie Maker制作视频。
四、讲授要求
应充分利用模型、教具、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空是想象力。教学中讲授和练习结合,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用,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指导。
五、讲授要点
1.数据冗余;冗余的分类;
2.常用的视频压缩标准;
3.运动估计和补偿;
4.彩色空间的表示及转换;
5.视频的数字化;
6.视频编辑的方法与工具。
六、实验及实践要求
实验五:
1、实验项目名称:视频编辑(一)
2、实验类型:验证性
3、学时分配:4学时
4、每组人数:1人
5、实验内容及要求:①会使用视频处理软件拼接视频。②会调整视频前后顺序,会裁剪视频。③会添加字幕。④能够使用视频处理软件输出要求的视频文件格式。
实验六:
1、实验项目名称:视频编辑(二)
2、实验类型:验证性
3、学时分配:4学时
4、每组人数:1人
5、实验内容及要求:①能够为视频添加过渡效果。②会在视频上叠加视频或叠加图片。③会添加声音。④会将视音频分离,并能单独处理视频或音频。
八、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实训条件要求(分项目或内容列表说明)
1.学习场地与设施要求
本课程教学实施需要在设施先进的多媒体机房进行,以实现“教、学、做、评”合一,同时要求安装多媒体教学软件,方便下发教学任务和收集学生实践成果。
2.学习材料准备
本课程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必须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教材应突出实用性,以学生为本,教材中的案例要具有可操作性。
(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分项目或内容列表图说明)
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先提出任务的目标,再一步步完成这个任务,从中让学生了解各种工具软件的功能、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
开设实训课程。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及时进行实操,按实训习题要求完成各项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授课过程中还将用到引导启迪法、举例说明法、提问回答法和讨论法等。
(三)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分项目或内容列表说明)
平时成绩(30%)+综合考核(7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实训作业完成情况等。
 (四)课程资源建设要求
授课时备有教案、电子课件等。
 
《C语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课程名称 C语言程序设计 授课学期  1
适用专业 计算机类专业
 
、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前导课, 本课程所对应的岗位是软件开发程序员,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训能够掌握计算机语言的基本知识,学员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思维,形成程序设计基本思想,掌握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使学员初步具备程序设计能力,为学员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根据计算机程序员工作岗位的需要确定本课程;依据软件公司中计算机程序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所要求的关于本课程的职业素质设置课程项目(详见课程项目设计表),根据项目中间的相互联系与知识的递进关系,安排教学实施项目。把软件(成果)的评审结果作为课程考核成绩。
 、课程目标
工作任务应具有结构完整、大小适中的工作过程,能呈现出该职业的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在整个软件企业的工作大环境里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并且具有开放性。
    采用课上与课后双项目并行的方式,课上项目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载体,课后并行项目以图书馆管理系统为载体,最终完成程序代码编程与调试的整个过程。其主要工作内容有:设计系统后台数据库、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系统界面、设计系统结构这些工作任务涉及计算机编程的基本知识,软件工程等相关要求与知识。
(一)知识目标
(1)了解C的基本数据类型。
(2)了解运算符和表达式构成。
(3)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基本要求。
(4)掌握流程控制的概念和控制方式。
(5)掌握分支结构、循环结构、数组、函数。
(6)掌握指针、结构及文件的使用。
(二)能力目标
(1)具备编写一般程序的能力
(2)具备阅读分析程序德能力
(3)具备调试程序的能力
(4)具备编写较为简单的管理系统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独立思考的能力
(3)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
(4)通过各顶目的实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以小组合作作品作为评比标准,培养学生团体合作能力与集体主义精神。
、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思想
依据软件开发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所涉及到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类型设置课程项目,根据功能模块的相互联系与知识的递进关系,安排教学实施项目。将所需知识渗透到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中。从而,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总结、归纳出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通过项目训练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知识的逻辑性,知识安排以“必需、够用”为度,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与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接轨。进而使知识传授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的训练过程符合职业成长规律。
本课程在设计项目时,以程序员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以上述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涉及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设置课程的项目或任务,以功能模块间的相互联系与知识的递进关系来安排课程的实施过程。对程序执行效果进行考核、展示和评价。
课程设计了两个个课上完成的项目(在实际操作中,又更详细的划分为六个子项目),同时,设计了两个课下独立完成的项目(在实际操作中,又更详细的划分为六个与课上内容相对应的子项目),全课程采用双项目并行模式,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二)课程内容与描述
本课程情境内容的选择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对象纳入课程内容。技能内容与知识内容的分析、衔接要准确,并充分体现高职特色。
表一  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序号 学习情境/项目/任务 子情境/子项目/子任务 学习内容 建议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场所 师资配备
1  
任务一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项目菜单设计
1.1 C程序的组成 C语言程序的组成 2 任务驱动发
项目教学法
微机实训室 双师素质教师
1.2 C语言的常量、变量 常量、变量的定义方法 2 任务驱动发
项目教学法
微机实训室 双师素质教师
1.3 C语言的运算符和表达式 运算符和表达式 2 任务驱动发
项目教学法
微机实训室 双师素质教师
1.4 C语言简单输出 C程序开发环境和输出过程 2 任务驱动发
项目教学法
微机实训室 双师素质教师
2 任务二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的输入与计算 2.1 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 C语言中的数据类型都有哪些 4 任务驱动发
项目教学法
微机实训室 双师素质教师
2.2 C语言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输入、输出函数 4 任务驱动发
项目教学法
微机实训室 双师素质教师
3 任务三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菜单选择执行
 
3.1     条件语句 C语言关系和逻辑运算符合表达式、if语句、switch语句、条件表达式、分支结构嵌套 12 任务驱动发
项目教学法
微机实训室 双师素质教师
3.2     循环语句 while语句、do-while语句、for 语句、break语句、continue语句、  循环嵌套 12 任务驱动发
项目教学法
微机实训室 双师素质教师
4 任务四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4.1函数的使用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调用,函数的声明、 4 任务驱动发
项目教学法
微机实训室 双师素质教师
4.2函数间数据传递 函数间的数据传递、变量的作用范围、文件包含处理、宏处理 4 任务驱动发
项目教学法
微机实训室 双师素质教师
 
 
 
5
 
 
 
 
 
 
任务五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数组的应用
 
 
 
 
 
 
5.1一维数组的定义和数组元素的引用 数组的概念、一维数组的定义和数组元素的引用 4 任务驱动发
项目教学法
微机实训室 双师素质教师
5.2二维数组的定义和数组元素的引用 二维数组的定义和数组元素的引用 4 任务驱动发
项目教学法
微机实训室 双师素质教师
5.3字符串在编程中的应用 字符串数组、数组在程序中的应用 4 任务驱动发
项目教学法
微机实训室 双师素质教师
5.4常用字符串处理函数
 
常用字符串处理函数 4 任务驱动发
项目教学法
微机实训室 双师素质教师
 

6 任务六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指针的应用
6.1指针 指针变量的定义及使用;指针与一维数组;指正与二位数组;指针与字符串 4 任务驱动发
项目教学法
微机实训室 双师素质教师
 

序号 课程内容 目标 考核要点 参考
课时
学习情境/项目/任务 子情境/子项目/子任务 学习内容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1
 
 
任务一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项目菜单设计
1.1 C程序的组成 C语言程序的组成 掌握C语言的程序框架 能够表达出c语言中基本程序结构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的能力
 
软件基本操作方法 2
1.2 C语言的常量、变量 常量、变量的定义方法 掌握常量、变量的定义方法 能够使用c语言中常量、变量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常量、变量的定义方法 2
1.3 C语言的运算符和表达式 运算符和表达式 掌握c语言中基本的运算符和表达式的使用方法 能够使用c语言中基本的运算符和表达式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运算符和表达式的使用方法 2
1.4 C语言简单输出 C程序开发环境和输出过程 掌握c语言开发环境的配置 能够配置c语言程序的开发环境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的能力
 
软件基本操作方法 2
2  
任务二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的输入与计算
2.1 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 C语言中的数据类型都有哪些 掌握C语言中的基本数据类型都有 能够使用C语言中的基本数据类型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寻求解决思路的能力 
C语言中的基本数据类型 4
2.2 C语言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输入、输出函数 掌握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方法 能够使用输入、输出函数编写简单程序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寻求解决思路的能力
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方法 4
3 任务三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菜单选择执行 3.1条件语句 C语言关系和逻辑运算符合表达式、if语句、switch语句、条件表达式、分支结构嵌套 掌握实现选择结构的基本方法
掌握if语句的语法格式
掌握多重嵌套if语句的语法格式
掌握switch语句的语法格式
掌握循环结构基本原理
 
能够编写简单if语句程序
能够用多重嵌套if语句实现选择结构程序编写能够用switch语句实现选择结构程序编写
能够使用while循环结构编写简单程序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寻求解决思路的能力
 
条件结构程序的编写 12
3.2循环语句 while语句、do-while语句、for 语句、break语句、continue语句、  循环嵌套 掌握循环结构基本原理掌握循环结构设计方法
掌握while语句的使用方法
掌握直到型循环do-while语句的使用方法
掌握循环for语句的使用方法
掌握控制循环的break语句
掌握控制循环的continue语句
掌握循环语句嵌套的使用方法
 
能够使用while循环结构编写简单程序
能够运用do-while语句编写简单的程序
能够运用for语句编写简单的程序
能够运用break语句控制循环
能够运用continue语句控制循环
能够运用循环的嵌套进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寻求解决思路的能力
 
循环结构程序的编写 12
4 任务四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4.1函数的使用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调用,函数的声明、 掌握函数定义、调用、声明的方法 能够使用c语言中的基本函数编写程序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寻求解决思路的能力
使用函数编写程序 4
4.2函数间数据传递 函数间的数据传递、变量的作用范围、文件包含处理、宏处理 掌握函数间数据传递的方法
掌握变量的作用范围
掌握文件的包含处理、宏处理方法
能够使用c语言实现函数间的数据传递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寻求解决思路的能力
使用函数实现数据传递 4
5 任务五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数组的应用 5.1一维数组的定义和数组元素的引用 数组的概念、一维数组的定义和数组元素的引用 掌握一维数组的使用方法 能够使用一维数组编写简单的程序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寻求解决思路的能力 
一维数组的使用方法 4
5.2二维数组的定义和数组元素的引用 二维数组的定义和数组元素的引用 掌握二维数组的使用方法 能够使用二维数组编写简单的程序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寻求解决思路的能力 
二维数组的使用方法 4
5.3字符串在编程中的应用 字符串数组、数组在程序中的应用 掌握字符串在数组中的使用方法 能够使用字符串数组编写简单的程序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寻求解决思路的能力 
字符串在数组中的使用方法 4
5.4常用字符串处理函数
 
常用字符串处理函数 掌握字符串处理函数的过程 能够使用字符串处理常用的函数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寻求解决思路的能力 
字符串处理函数的过程 4
6 任务六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指针的应用
6.1 指针 指针变量的定义及使用;指针与一维数组;指正与二位数组;指针与字符串 掌握指针的使用方法 能够使用指针编写简单的程序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寻求解决思路的能力 
指针的使用方法 4
表二  课程学习单元设计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
通过过程考核,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codeblocks、vc++6.0等编译器的使用,培养学生编写程序能力以及在编写程序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1.考核性质与方式
本课程属于课程分类中的程序设计类,操作性强,鉴于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考核以平时课堂表现+期末上机考试的形式。
2.成绩的记录及组成
百分制
期末考核100% = 平时成绩×20%+期末考核×80%
具体考核要求见下表
表四  课程考核组织与安排
序号 考评方式 考评实施 考核标准 备注
1 平时考评×20% 岗位素质考核(5分) 工作纪律(3分) 上满全部课时,无缺席现象(3分)
缺席一次扣1分
缺课时数超过5%(0分)
 
合作能力(2分) 组员互相打分,取个人平均分  
过程考核(15分) 课上作业(10分) 按时完成作业(10分)
缺一次作业扣1分
作业超过3次未交(0分)
 
课下作业(5分) 按时完成作业(5分)
缺一次作业扣1分
作业超过3次未交(0分)
 
2 期末考评(卷面考评)×80% 上机考试 常量、变量的定义方法(4分) 能正确定义常亮(2分)
能正确定义变量(2分)
 
运算符和表达式的使用方法(4分) 能正确使用运算符(2分)
能正确使用表达式(2分)
 
C语言中的基本数据类型(6分) 能正确定义整型变量及使用占位符(2分)
能正确定义浮点型变量及使用占位符(2分)
能正确定义字符型变量及使用占位符(2分)
 
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方法(6分) 能正确使用输入函数(3分)
能正确使用输出函数(3分)
 
条件结构程序的编写(15分) 能正确使用if语句编写程序(5·分)
能正确使用switch语句编写程序(5分)
能正确使用if语句嵌套结构编写程序(5分)
 
循环结构程序的编写(20分) 能正确使用while语句编写程序(5分)
能正确使用do-while语句编写程序(5分)
能正确使用for语句编写程序(5分)
能正确使用break语句编写程序(3分)
能正确使用continue语句编写程序(2分)
 
使用函数编写程序(10分) 能正确引用常用函数编写程序(10分)  
使用数组编写程序(10分) 能正确使用一维数组编写程序(5分)
能正确使用二维数组编写程序(5分)
 
使用指针的使用方法(5分) 能正确使用指针编写程序(5分)  
 
 
六、课程教学保障条件
(一)实训条件
本课程的教学实训环境应为可连接因特网的多媒体实训室并具有codeblocks、vc++6.0编译软件平台。
(二)师资条件
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
团队需有至少2名专职双师型教师,主讲教师除了具备理论知识的讲授能力外,还应有一定的软件项目设计和开发经验,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解决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教学组织方面,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课程标准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对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做出详细、具体的安排;还具备较强的施教能力,即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并能够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具备课堂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教材编写或选用  
教材的选取充分体现项目化教学,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内容选取要科学、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实际,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
参考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和课程网站的开发与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