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738-4823031

二维码

当前位置:主页 > 专业课程 >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

浏览: 日期:2021-10-16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660303
专业名称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和同等学力人员
办学层次     中职
学    制     学制3年
一、培养目标 
针对工业机器人和准备实施工业机器人的传统企业的需求,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中不同职位需求的专业设计技能,并具备独立完成各种设计项目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操作员、现场管理、维护应用、装配调试、销售服务等工作。
 
二、职业范围与人才规格
(一)就业面向岗位
 岗位群 职业岗位 岗位描述 支撑课程
工业机器人操作及维护 设备操作员 工业机器人设备操作与检修 电工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PLC原理及应用
机器人运行维护与管理 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等
工业机器人调试及售后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设计与安装 具备工作站设计、编程与安装调试能力 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控制系统、PLC原理及应用
销售客服工程师 具备销售渠道和方法,具有妥善地解决售后服务中的各类技术问题能力
    工业机器人中级工程师 工业机器人中级工程师 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的开发和设备设计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技术、PLC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应用技术、电机与拖动、工业机器人技术
 
 
(二) 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
引导学生取得CAD职业资格证、PLC程序员、维修电工中级工证及工业机器人操作员证等相关证书中选择考取。
 
(三)职业岗位能力素养分析及支撑课程体系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中级工)岗位能力素养分析及支撑课程
岗位能力素养 能力描述 知识结构 课程设置
思想道德素养 思想素质 热爱祖国、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责任心、事业心、爱心、法制观念、纪律修养和团队精神。 德育、体育 
文化素质 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一般写作、应用文体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基础能力素养 工业机器人设备操作 具有熟练操作设备的能力;具备安全操作意识严格按照行业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各项工艺规程。 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电工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机界面组态与应用、PLC原理及其应用
PLC编程及操作 能够完成可编程控制器程序的输入、输出、修改及与MCGS组态连接测试;能够完成上位监控主机与现场控制器的通信设置。
工业机器人编程 能进行系统集成的综合调试;能够进行任意直线运动程序编制;任意曲线运动程序编制,与PLC通信编程。
专业能力素养 工业机器人维护与保养 能识读电路板电路原理图;会使用常见 的电工仪器仪表;能说明电气线路检修的基本方法。 电气控制系统、电机与拖动、传感器应用技术、机器人专业英语、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液压与气动
工业机器人故障排除 会排除线路一般故障;会填写测试报告与检修单;掌握电工、电子、液压、气动在工业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技术知识。
 
 
 
 
 
 
三、课程体系及课时分配:
 序号 课程 按学期分配 教学时数 理论教学按学年及
学期分配
备注
分类
 
课程 考试 考查 总学时 理论教学 实训教学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职业生涯规划   32 32   √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32 32              
3  哲学与人生   32 32       √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32 32         √        
5 读本   16 16              
6 传统文化   32 32          
7 语文    256 256        
8 数学    128 128        
9 英语    128 128        
10 计算机基础   192 192        
11 入校教育   42                
12 军训   56                
13 普通话   64          
14   体育   128          
15 美术   64          
16 音乐   64          
17 历史   64              
18   书法   64          
19 心理健康   64          
20 劳动   64          
21 班会   64          
22 专业课 电工   48 24 24            
23 电子   48 24 24            
24 工业机器人设备操作   128 32 96            
25 液压与气动技术   48 24 24            
26 电机与拖动   48 24 24            
27 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   128 64 64            
28 PLC   64 16 48            
29 CAD   64 16 48            
30 工业机器人维护与保养   128 64 64            
31 传感器应用技术   64 16 48            
32 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64 16 48            
33 工业机器人故障排除   128 64 64            
                             
合计         2642                
 
 
四、主干课程简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内容
1 电工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2 电子装配技术与实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一般分析方法和基础技能,为深入学习本专业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考虑到课程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作原理要有所了解,更重要的要加强对学生综合分析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3 工业机器人设备操作
 
本课程以面向就业岗位为导向,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能力目标,对本课程进行了知识体系重构。整个学习过程突出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教学知识点由工业机器人的开关机操作到认识示教器,再到手动操作方法、自动运行方法,学习内容逐渐深化。通过本门学习领域课程工作任务的完成,使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基本目标,提高其实际应用技能,并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养成意识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4 液压与气动技术 该课程教学以实践操作法和项目教学法为主,主要通过基础液压实验台、液压泵站、控制元件、执行元件、辅助元件、液压油;基础气动实验台、空压机站、气动控制元件、执行元件、辅助元件的操作训练,让同学们了解用于拆装的工业液压元件、气动元件,计算机、万用表,常用的机械拆装工具等。通过进行液压/气动典型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电气液压/气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系统的运行维护、故障检测、诊断与排除等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常用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正确操作、使用与维护液压传动系统的技能。
5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以实践操作法与项目教学法为主,以实际电机控制设备为载体,从基础到专项序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电机设备控制基本知识。通过现场制作实现学做一体,培养学生基本职业技能,让学生掌握常用电机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及选型,同时具有直流电动机及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控制与检修能力。
6 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虚拟仿真的基础知识、机器人虚拟仿真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机器人工作站构建、RobotStudio中的建模功能、机器人离线轨迹编程、Smart组件的应用、带轨道或变位机的机器人系统创建于应用,以及RobotStudio的在线功能,具备使用RobotStudio仿真软件的能力和针对不同的机器人应用设计机器人方案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机器人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7 机械制图与CAD 是一门实践课程,通过一体化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绘图软件、减速器、常见测量工具(游标卡尺、高度尺、塞规、螺纹规等)和常用拆装工具(一字和十字改锥、 内、外六方扳手、胶皮和金属榔头等)等操作技能,掌握轴类零件、壳类零件、盘类零件、标准件的测绘和箱体的测绘等内容,掌握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CAD软件的应用。同时,在课程中穿插以实际电气线路为载体,学习电气图样识读与绘制方法。
8 电器控制与PLC技术 本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介绍可编程控制器综合了继电接触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工业控制装置,因其具有功能完备、可靠性高、使用灵活方便的显著优点,已经成为现代工业控制的重要支柱之一,主流品牌PLC产品的性能,PLC的基本工作原理,硬件系统设计及选型,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典型逻辑(包括数字量和简单模拟量)控制方法,通过实践掌握PLC安装、启动、删除程序、识别报警信息、程序上下载、在线监测、强制变量等知识与技能;学会编写简单应用程序;排除PLC控制系统的一般性故障,掌握PLC控制系统的维护方法。
9 工业机器人维护与保养 本课程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工作任务 的完成,实训室了解工业机器人的 分类、特点、工作原理等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安装与调试的一般方法与 流程,具备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故障检测与维修、设备管理等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使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 基本目标,提高琪实用技能,并使学生永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
10 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课程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计算机技术教育系列的教学重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型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课程已成为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特别是信息学科相关专业重点主干课程,是信息学科相关专业后继课程学习的纽带。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在专业领域内应用微型计算机的初步能力。
11 传感器应用技术
 
该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理论课程,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结合工程应用实际,了解传感器在各种电量和非电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技巧和能力,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程测量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12 工业机器人故障排除 本课程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对工业机器人常见故障的排除基本理论的学习,掌握专业机器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和一般流程,养成一丝不苟 的工作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努力。
 

五、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路。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了突出专业技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归纳如下:
    1、我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成功地实践了“1(基础理论知识)+1(职业技术教育与实训)+1(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一、二、三、四学期在校内或实习基地完成基本的教学活动,五、六学期分流成就业顶岗实习活动或分别配以必要的实践教学或高考理论教学。
    2、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本着立足东部沿海,服务当地经济的出发点,香港理想教育集团、三一工学院、湖南省大汉师创参与了专业的建设规划、课程的开设、教学方法、实习模式的研讨,并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制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我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充分利用技术力量和实验设备,积极为本校教师及周边群众提供维修服务和专业技术方面的指导,受到学校教师和当地群众的好评,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
4、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班主任老师还特别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及班内学困生的转化,并与专业老师接队子,想办法转学困生,让学困生变成有专项专业特长的学生。学校也专门开设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学生思想的转变打开思路。
5、成立兴趣小组,同时也积极开拓市场,创办了“电子产品制作兴趣小组”,由专业指导老师带领本小组学生进行小微型电子产品制作活动。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职场化训练,也能保障学生真正学到技能,并能够快速上岗。
    6、探索实践了“订单式”岗位职业特色教学模式。电子专业按照专业对口和保证专业培养规格的基本原则签定了人才培养协议,订单式培养的学生达100%。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具有针对性强、要求明确、就业有保障、上岗适应快,获得了厂家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六、考核方式。
除了公共基础课程,其他专业课程均按照课程的不同特点,采用理论考试及实际工作模拟环境全真案例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如:试题考试、案例分析、模拟实训、真实实训考核相结合,其中案例考核、实训考核的目的是验证学生所掌握到的技能点的主要考核方式。
 
七、成绩考评:
采用与“双主体、三同育人(做人与做事同学,技能与素养同修,成人与成才同步)、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多主体、多项、多任务“三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技能考试为主,每门课程关键技能多次考核。多主体是由教师对学生评价、企业对学生评价、学生对学生评价;多项是采取操作、口述、笔试、在实习实训场地和顶岗岗位答辩等考评方法;多任务是在每项学习任务结束时进行一次考评,体现全程考评。实现将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教学过程评价与教学效果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校学习期间采用学期评价制。每门课程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制定成绩评定办法,一般都是多个学习任务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的总成绩,采取百分制。学生单科成绩达到60分及格,不及格者要参加补考,补考不及格,毕业前还有一次补考机会,毕业前补考不及格,不准予毕业,要求重修,补考成绩以60分记。
专业技能综合实习阶段,学生进入实习岗位进行协岗锻炼,推行企业经历证书评价制。制定在岗学习知识、技能、素质标准,建立实践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协岗锻炼期间技能掌握、知识获取、经验积累、工作表现等方面的详细情况,进行专业综合能力评价和职业素质测评。
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后,采用岗位工作绩效综合评价制。依据工作过程表现和业绩记录,在学生完成顶岗实习后,将岗位工作态度和岗位技术执行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效果、顶岗实习报告或总结结合起来,进行绩效综合评价。
顶岗实习成绩总分为100分,其中:专业指导老师评定成绩占50%(实习报告占30%,态度、纪律占20%),企业评定成绩占50%。总分60分及格。实习总成绩不及格者,应参加下一届学生的顶岗实习。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业教师比例为15:1,双师型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50%以上,专任教师队伍职称、年齡,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2、专业带头人1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能够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3、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有理想信念 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具备电子类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含)以上学历, 并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 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 具有5年以上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要求每5 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4、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聘请企业生产 (管理) 一线, 并能胜任专业实践教学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索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貝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或相应行业企业中层以上管理岗位.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 ,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等。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配备(黑 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Wife接人环境,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硫散安求,标志明显,保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基本条件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本专业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环境:
序号 实训室名称 实训设备名称 台套数 单价 总价W
1 电子产品维修实训室 手工焊接台 50 200 1
热风枪 20 500 1
2 PLC实训室 初中高级电工实训台 3 30000 9
3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 大机器人      
焊接机器人      
喷涂机器人      
4 机房 电脑    100 5000 50
合计     165 W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条件
本专业和三一集团等达成教学实习合作,完全能够满足专业认知与实践要求,满足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要求,满足专职教师进行企业实践锻炼的要求。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 、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建立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 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有关自动化、方法、思维以及实务操作类图书,经济,管理,营销、文化类文献等。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军,应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要求。
(四)教学方法
本专业主要采取课堂教学+课外实训的形式开展教学,突出实训技能模块,使高职的职业教育特色更加鲜明。每一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均通过课程标准的形式规定由理论讲授、课内实训、课外实训(含集中模拟实训和校外实习两种形式)三个子模块构成,将实践教学通过课内实训完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做到“教、学、做”的统一,并专门设置校内课外集中实训,从而确保实践性教学得到凸显,专业课实践教学课时达到50%以上。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学习不再只接受传统式的教授方式,所以在理论知识学习时,我们会多多学习与原创一些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比如说,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成果导向教学、胡戈教学法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多组织一些专业比赛,既然学生们得到锻炼和激发潜质,同时让学习不再那么枯燥与生硬。
(五)学习评价
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种形式,学校、企业、社会、学生多个评价主体,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的原则,评价指标具备体系化特点。在该评价体系中,特别强调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评价。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是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人才合格与否,企业最有发言权。在我们的评价体系中,美的集团(芜湖)对人才质量的评价贯穿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①企业专业教师参与相关课程考核;②教学企业实习和顶岗实训以企业考核为主考核;③企业参与对学生职业岗位表现和发展能力的综合反馈。
 
九、毕业要求
(一)符合下列标准,允许毕业:
1、德育考核每学期必须在合格及以上等级;
2、参加湖南省公共基础课普测,成绩达到湖南省规定的合格以上等级标准;
3、体育达到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参加娄底市专业课抽查,专业课成绩达到合格标准(可以补考一次);
5、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顶岗实习,考核达到合格及以上。

(二)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至少应须取得下列证书之一。
1、CAD职业资格证;
2、PLC程序员;
3、维修电工中级工证;
4、工业机器人操作员证等 。
 
 
 
电子装配》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电气设备装调方向的一门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专业必备的电子产品装配技术与技能,培养本专业学生解决设计电子产品装配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相关职业岗位工作打下专业技能基础。
二、设计思路
课程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教学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采用项目教学法。结合实际,使每一个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实物,形象的描述、明确的任务,强调教学内容与岗位的紧密相连,。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达成教学目标。
建议学时:64学时
、课程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常用元器件和材料的规格、型号及基本特性参数,掌握正确检测、合理选用常用元器件的原则及方法。
2. 掌握整机装配工艺的基本理论。
3. 了解电子整机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及其新技术、新工艺。
4. 了解表面安装技术。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学会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工具、仪器仪表及专用装接设备。
2. 掌握电子整机的手工焊接、装配、调试、装接检验的基本技能。
3. 能读识电子整机生产的技术文件。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 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养成文明安全生产的习惯。
 
四、课程内容及要求
  项目名称 教学内容及要求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训
基础模块 项目一   电阻器标称值判读及实际值检测
 
实训1  指针式万用表的使用
 
1、具备使用指针式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等电路参数的技能。
2、具备利用指针式万用表检测电子元器件的技能。
   
实训2  固定电阻器的识别与检测 1、具备直观判别固定电阻器的类型、阻值大小、功率大小及允许误差等基本参数的能力
2、具备利用仪器检测电阻器实际值的技能。
   
实训3  电位器的识别与检测 具备利用仪器检测电位器质量与性能的技能    
项目二  电容器的识别与检测
 
实训1 固定电容器的识别与检测 1、具备直观识别固定电容器的类型、容量、额定电压及偏差等基本参数的能力。
2、具备利用万用表判断固定电容器性能和容量大小的技能。
   
实训2可变电容器的识别与检测
 
1、具备直观识别可变电容器的类型、容量等基本参数的能力。
2、具备利用万用表判断可变电容器性能的技能。
 
   
项目三 电感器的识别与检测
 
1、具备直观识别电感器的类型、电感量及偏差等基本参数的能力。
2、具备利用万用表判断电感器性能的技能。
   
项目四  半导体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实训1   晶体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1、具备直观识别晶体二极管的类型和极性的能力。
2、具备利用万能表检测晶体二极管性能参数的技能。
 
   
实训2    小功率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1、具备直观识别三极管的类型和引脚极性的能力。
1、具备利用万用表检测小功率三极管性能参数的技能。
 
   
  实训3   集成电路封装形式与引脚顺序识别 具备直现识别集成电路封装形式和引脚顺序的能力。
 
   
项目五  贴片元器件的识别 具备直观识别贴片元器件的类型和性能的能力。    
项目六   电声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实训1    扬声器的识别与检测 1、具备直观识别扬声器类型的能力。
2、具备利用万用表检测扬声器性能参数的技能。
   
实训2 传声器的识别与检测 1、具备直观识别传声器的能力。
2、具备利用万用表检测传声器性能参数的技能。
 
   
模块二  电子装配手工焊接工艺 项目七  手工焊接(一)——五步法和三步法 掌握五步法和三步法焊接的要领,逐步适应使用电烙铁。
 
   
项目八  手工焊接(二)——搭焊、钩焊和绕焊 掌握导线之间(或导线与接线端子间)搭接、钩接和绕接时弯曲导线的要领及焊接要领。
 
   
项目九  手工焊接(三)——印制板上元器件的焊接 掌握在印制电路板上手工插装元器件的方法及焊接要领。
 
   
项目十  手工焊接(四)——集成电路在印制板上的焊接
 
熟练掌握集成电路在印制板上的焊接技能
 
   
项目十一   手工焊接(五)——拆焊 掌握从印制电路板上拆卸元器件的方法和技能。    
模块三电子装配准备工序加工工艺 项目十二   纺织屏蔽线的端头处理
 
掌握对带有金属纺织屏蔽层的线材的端头进行焊前处理的方法的技能    
项目十三    连续捆扎法捆制线把
 
熟悉连续捆扎法中的起始线扣、中间线扣及终端线扣的捆扎技能。
 
   
项目十四     螺纹紧固元器件的安装 掌握安装螺纹紧固器件的顺序及技巧。    
项目十五   简易印制电路板的制作 学会用简单的设备自己动手制作需要的印制电路板。
 
   
模块四电子装配实训
 
项目十六   组装直流稳压电源 通过12V/1.2A硅管直流稳压电源的安装和调试,掌握实用电子整机装配的基本技能,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项目十七   电子闪灯电路
 
1、学生能将一个简单的电路,从电路图转变为底板图。
2、通过简单的练习掌握基本的底板设计技巧。
 
   
项目十八    三循环彩灯电路
 
1、能由电路图自行设计出底板图;
2、能用万用表检测各元器件的好坏。
   
项目十九   流水灯电路
 
1、学会较复杂电路的设计与安装。
2、能根据自行设计的电路掌握整机装配的一般步骤和要求。
 
   
项目二十  声光控延时开关的安装
 
1、学会正确安装声光控延时开关;
2、会分析声光控延时开关的工作原理;
3、会正确检测光敏电阻、话筒、可控硅。
   
项目二十一    收音机的组装
 
1、了解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2、学会检测双联电容、音量电位器、耳机插座、中周、变压器、磁性天线以及喇叭
   
 
五、教学方法与建议
(1)教材选用
本课程选用校本教材《电子装配技术与实训》
(2)教学建议
  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主题设计教学结构,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指导学习者完成项目,并将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结合。本课程采用理实交替教学。
3)评价方法与建议
1、 学生学习要教师评价和学习者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
2、  项目课程理论考核应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3、 技能考核要求
 学生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中级工资格考核,取得“电子产品装接工”职业资格证书
 
 
 
 
 
 
 
 
 
 
 
 
液压传动与气动》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作用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主要研究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一般规律和具体应用的一门科学。这门技术与其它传动形式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应用广泛,以优良的静态、动态性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控制手段,无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数控,还是自动化都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课程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设计及技术改造的能力,具备简单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的能力;认识到这门技术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打下专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自学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坚持以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
一)知识目标
1. 能较好的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 能较好的掌握液压与气压元件的功用、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3. 熟练掌握换向阀的功能、工作原理、结构、操纵方式和常用滑阀中位机能特点;掌握单向阀、液控单向阀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压力继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熟悉各压力阀的异同之处;熟悉节流阀与调速阀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叠加阀与插装阀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熟练掌握液压控制元件的职能符号;掌握各种辅助元件的作用和符号
4. 具有阅读并分析典型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的能力;
5.掌握换向回路、调压回路、卸荷回路、减压回路、增压回路、调速回路、增速回路、速度换接回路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回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学会识读和分析液压基本回路的方法;能对液压基本回路进行故障分析。
6.掌握气动常用回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学会阅读气动系统图;学习气动程序控制回路的设计方法。
7.掌握电气-气动程序回路的基本设计方法,能读懂控制电路及气动回路图。
8.具有初步的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调试和排故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能正确选用和使用液压与气动元件,并熟练地绘制出液压与气动回路图。
2.能分析、设计液压与气动的基本回路。
3.能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一般的液压与气动系统。
4.能诊断和排除液压与气动系统的一般故障。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5.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6.使学生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标准及教学活动
序号 教学单元 教学标准 教学活动
1 液压传动技术的认识 ⑴知识目标: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及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叙述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②能够掌握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③能够了解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以液压千斤顶为载体进行分析,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以视频,使教学内容形象化。
 
2 液压传动基础 ⑴知识目标:液压油的性质,静力学基础,动力学基础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掌握液压油的选用原则
②能够掌握静力学,动力学基础。
③熟悉压力损失计算和小孔流动特点及计算
④熟悉液压冲击及空穴现象
以讲授为主,以习题巩固知识点。
 
3 液压泵 ⑴知识目标:液压泵的性能参量和工作原理,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构造、特点及选用。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掌握液压泵的性能和工作原理
②能够掌握齿轮泵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③能够掌握叶片泵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④能够掌握柱塞泵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⑤能够掌握泵的职能符号
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液压泵为载体进行分析、讲解。
 
实践教学项目 组装齿轮泵及泵的参数计算
4 液压缸与液压马达 ⑴知识目标:液压马达、液压缸的性能参数和工作原理及职能符号,油缸的设计与计算,液压马达的选用。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掌握液压缸的性能参数
②能够掌握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及职能符号
③了解油缸的设计与计算
④能够根据工作情况选用液压马达
以液压缸为载体进行讲授,并以习题巩固液压缸参数的计算。
 
实践教学项目 液压缸的设计与计算
5 液压辅助元件 ⑴知识目标:蓄能器;滤油器;油箱;热交换器;管件;密封装置的特点及功用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掌握常用液压辅件的特点及功用
②能够掌握常用液压辅件的职能符号
多媒体讲授绘制常用液压辅件的职能符号
 
6 液压控制阀 ⑴知识目标:方向、压力、流量控制阀的工作原理、性能、在液压系统中的作用、职能符号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掌握方向、压力、流量控制阀的工作原理
②能够掌握方向、压力、流量控制阀的职能符号
③了解电液比例控制阀及二通插装阀
④熟悉电液伺服阀
⑤能够掌握液压阀的连接
以液压控制阀为载体进行讲授,理论结合实践,使知识点形象化,易理解
 
实践教学项目 各类阀的实物认识及参数选择
7 液压系统基本回路 ⑴知识目标:压力控制回路;方向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多缸动作回路的工作原理,组合机床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液压系统的安装和调试;液压系统的使用要求,液压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掌握压力控制回路
②能够掌握方向控制回路
③能够掌握速度控制回路
④能够掌握多缸动作控制回路
⑤了解液压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⑥了解液压系统的维护和保养
⑦了解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
主要通过多媒体分析各种回路的原理,学生采用讨论的形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实践教学项目 典型液压回路的分析
9 气压传动系统的认识 ⑴知识目标:认识气压传动设备;绘制气压传动系统图形符号;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掌握气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②能够掌握气压传动的优缺点
对比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来讲解,学生讨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0 气压传动元件 ⑴知识目标:正确使用和维护气压元件;掌握气压基本元件的作用;
⑵能力目标:
①能够掌握气源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②能够掌握气动控制元件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③掌握气缸与气动马达的结构和工作原
以气动元件为载体进行讲授,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讲授方式。
11 气压传动的基本回路及应用实例 ⑴知识目标:单作用气缸的换向回路、双作用气缸的换向回路实验、单作用气缸调速回路实验、双作用气缸单向调速回路试验、双作用气缸双向调速回路、速度控制回路、速度换接回路、二次压力控制、单缸一次自动往复控制回路、单缸连续自动往复控制回路、双缸顺序动作回路、多气缸顺序动作回路、双缸同步动作回路、快速排气阀作用回路、门型梭阀应用回路、差压回路、多点同时控制回路。
⑵能力目标:
① 能够读懂气液动力滑台气压传动系统
② 能够读懂气动机械手气压传动系统
主要采用多媒体分析,学生采用讨论的形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条件
序号 项目名称 学习场地 设施要求
1 理论教学 教室、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设备、课件、影像资料、扩音器
2 实践教学1
组装齿轮泵及泵的参数计算
液压实验室 液压泵模型
3 实践教学2
液压缸的设计与计算
液压实验室 液压缸模型
4 实践教学3
各类阀的实物认识及参数选择
液压实验室 液压控制阀
5 实践教学4
典型液压回路的分析
液压实验室 典型液压回路
2、教学方法 
根据中职教育特点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融入 “现场教学法”、 “直观演示法”、“讨论式教学法”、 “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方法组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选用提问、讨论、辩论、演讲乃至角色模拟等生动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六、评价建议及标准
本课程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掌握情况。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的组织与实施等方面的建议。
1.考核的基本原则
(1)考核内容“注重”能力。在考查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放探究题、设计等形式锻炼学生搜集资料、整合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核形式“注重”多样化。结合课程的特点,坚持正确的命题原则和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3)考核评价“注重”过程。把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动态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调整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课上出勤、课堂讨论、课堂互动、主题活动、实践活动等方面,通过这样的调整,避免了有些学生不注意平时的学习和出勤,到期末考试临时突击也能过关的现象。能从整体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
(4)考核机制“注重”多种奖励。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错误定位,本课程采用多种奖励机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以PPT等多样化方式呈现考核作业,并装入“档案袋”。并举办相关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经验交流等活动,凡是在这些活动中获得等级奖的同学,都相应地获得平时成绩加分、颁发获奖证书等不同形式的奖励。
(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成绩评定与评语建议,形成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管理部门对学生的评价四者相结合起来的评价方法。
2.考核评价标准与考核方式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项目 考核点 建议考核
方式
评价标准 成绩
比例
及格
主题教学单元 知识点 期末考查 90分以上 80分—89分 60分—79分 50%
课堂表现 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评价 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发言和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 遵守课堂纪律,能够参与课堂活动,但发言不主动 遵守课堂纪律 10%
文字或口头作业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评价 按时和高质量完成作业 按时完成作业,质量一般 按时完成作业,质量不高 20%
主题实践项目 团队合作情况(合作目的、分工等)
项目完成情况(态度、成果展现、报告单填写)
汇报总结情况(语言表达、仪态仪表、重点突出)
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合作目的和分工明确;认真并高质量完成,报告单填写详实完整;汇报总结思路清晰,表达准确。 团队合作良好,其他表现一般。 能够完成实践项目活动,并上交相关资料,但不能做到全员参与。 10%
日常行为表现 出勤 教师抽查 全勤 有请假
无缺勤
缺勤3次以内 10%
 
 
 
 
 
 
 
 
 
 
 
 
                PLC(单片机)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及定位
本课程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本课程定位于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与PLC编程两大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实践性的专业课程。
二、本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PLC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电气控制的基础知识。为此,必须完成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控制电路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继电-接触器系统基本控制电路,并能设计、安装、调试各种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的能力。
 三、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常用低压电器
教学内容:接触器、熔断器;
电磁式接触器;
低压断路器;
继电器。
基本要求:了解控制电器的分类与应用特点;
了解常用典型控制电器的主要特点及结构特征;
掌握常用典型控制电路的用法,会识别常用控制电器及图形符号。
第二章 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控制电路
教学内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长动控制电路;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单向全压起动控制线路;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线路;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线路;
电动机的保护电路。
基本要求:了解电气控制线路绘制的国家标准化;
能绘制和阅读简单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理解常用的几种基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能利用常用的控制电器和基本电路进行简单的控制电路设计制作。
第三章  常用机床电气控制
教学内容:CA6140车床的电气控制;
M7130平面磨床的电气控制;
Z3050搖臂钻床的电气控制;
铣床电路电气控制。
 
基本要求:能阅读各种机床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理解常用的几种基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概况
教学内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概;
基本要求: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历史与发展,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
 
第五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基本工作原理;
基本要求: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六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内部继电器
教学内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各种内部继电器;
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各种内部继电器。
 
第七章 可编程控制器基本指令与编程方法
教学内容:一般指令;定时器和计数器指令;
微分和保持指令;
传递指令;
加法与减法指令。
基本要求: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语言;
掌握梯形图的主要特点;
掌握基本的编程指令及编程方法。
 
第八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步进与功能指令及编程方法
教学内容:功能图;
步进与功能指令。
基本要求: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语言;
掌握功能图的主要特点;
掌握步进指令及编程方法。
第九章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教学内容:梯形图设计原则;
编码技巧;
触点控制规律;
编程步骤。
基本要求:掌握梯形图的典型基本电路及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等;
掌握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并能根据继电器电路进行梯形图设计;
掌握时序电路设计方法。
、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与要求
(一)本课程实践环节有4个项目,16学时
实验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启动
实验目的: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用接触器直接起动控制电路。
实验要求:1.根据电路图,正确接好线;
 2.启动、停止电动机。
实验二:点动与长动电路
实验目的:掌握电动机点动与长动控制电路。
实验要求:1.配线;
2.实现点动、长动控制。
实验三:顺序控制
实验目的:掌握两台电动机顺序控制电路。
实验要求:1.配线;
2.实现一台电动机先启动,另一台后启动。
实验四:按钮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电路
实验目的:掌握按钮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电路原理。
实验要求:1.按原理图配线;
         2.实现电动机正反转。
(二)本课程实训环节PLC综合实训   30学时(具体要求见实训大纲)
六、本课程课时分配
本课程总课时为120课时,其中理论学时74学时,实践学时46学时。具体分配见下表:
 
序号 内容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合计
第一章 常用低压电器 4   4
第二章 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 10 6 16
第三章 常用机床电气控制 4   4
第四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概况 4   4
第五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4   4
第六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内部继电器 4   4
第七章 可编程控制器基本指令与编程方法 8   8
第八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步进与功能指令系统 6   6
第九章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4   4
实训 PLC综合实训   10 10
合计  48 16 64
七、教材选用与参考书推荐
(一)《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应用》赵俊生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二)1.《机床电器与PLC》  李伟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 张桂香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3.《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林明星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3月版。
4.《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苏家健、徐洁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 
八、考核纲要
第1章   知识点:常见低压电器的用途与工作原理;
能力项:识别常用控制电器及图形符号。
 
第2章   知识点:常用的几种基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能力项: 利用常用的控制电器和基本电路进行简单的控制电路 设计。
 
第3章   知识点: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的工作原理;
              能力项:熟练掌握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的工作原理,学会故障排除。
 
     第4章   知识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概况;
       能力项: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历史与发展,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
 
第5章   知识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基本工作原理;
能力项: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6章   知识点:可编程控制器的各种内部继电器;
       能力项:了解并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各种内部继电器。
 
 
第7章   知识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指令系统;
         能力项:掌握基本的编程指令及编程方法。
 
     第8章   知识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步进与功能指令及编程方法
              能力项:掌握功能图的主要特点、步进指令及编程方法
 
     第9章   知识点: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能力项:掌握梯形图的典型基本电路及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等;
掌握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并能根据继电器电路进行梯形图设计;掌握时序电路设计方法。
 
九、考核形式与成绩构成
(一)考核形式:考试
(二)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涉及电工电子学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科,其所涉及的内容是各工科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相关的电工学和电子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是三年制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电工电子领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课程培养目标,明显降低理论教学的重心,删除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的繁冗计算,以必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电工电子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课程设计
该课程是依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职业岗位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通过对课程内容高度归纳,形成两大模块: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两大模块包含了比较全面的知识点和技能,内容的组织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本理论知识到提高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程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初步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所应具备的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职业技能。
、课程的目标
  (一)总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学会简单的电工电子计算,能读懂简单的电路图,使学生了解和基本掌握模拟、数字电子技术中常用元器件的性能、作用。
  (二)具体目标:
1.知识
(1)能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进行电路分析;
(2)能分析RLC负载的正弦交流电路;
(3)能使用常用电工电子测量仪表;
(4)能看懂并设计电动机控制电路;
(5)具备二极管、三极管的初步应用能力,能设计简单放大电路;
(6)初步具备触发器、时序控制电路的应用能力。
2.能力
(1)掌握电路基本概念及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
(2)掌握单相、三相正弦交流电的概念;
(3)了解常用电工电子测量仪表原理;
(4)了解变压器原理;
(5)掌握电动机控制电路原理;
(6)掌握二极管、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原理;
(7)了解触发器、时序控制电路原理。
3.素质
(1)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
(2)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
(3)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具有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 单元 主要内容 学时
1 半导体基础及常用电子元器件 晶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参数及选用 3
三极管的特性、主要参数及选用 3
2 三极管放大电路 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3
静态及动态参数估算及各种电路的特点及应用 3
4 数字逻辑基础 数制与编码 3
逻辑代数基础简 4
逻辑函数的化简 4
5 逻辑门与组合逻辑电路 逻辑门电路功能 2
组合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和 4
通用逻辑模块及其应用 4
6 触发器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应用;计数器的功能及应用;移位寄存器的功能及应用。 3
7 电路分析基础 电路及元件的基本物理量概念;电路计算基本定律和定理: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及相关分析方法:支路法、网孔法、节点法; 6
8 正弦交流电路 正弦交流电基本概念及相关指标含义、相量表示法、RLC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等。 6
9 三相交流电路 三相交流电基本概念、三相电源和负载的连接及计算 6
10 磁路与变压器 电与磁的原理;磁路及相关定律;变压器特性和应用;
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和其他变压器;
4
11 异步电动机及控制 电动机种类及图形符号;三相异步电机类型、结构、原理;单相异步电机、直流电机、伺服电机类型、结构、原理;三相电机控制电路 6
学时合计 64
 
 
 
(二)课程具体内容与教学要求表
单元 工作任务 教学要求
半导体基础及常用电子元器件 晶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参数及选用 掌握PN结的形成、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作用、正偏和反偏,稳压管的稳压作用;
三极管的特性、主要参数及选用 掌握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外特性,截止、放大、饱和三种状态;熟悉三极管的主要参数,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选用原则;
三极管放大电路 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及动态,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放大倍数,动态范围,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等定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静态及动态参数估算及各种电路的特点及应用 掌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的计算;掌握处理实际问题所用的估算法,分析放大电路性能时所用的简化和参数微变等效电路法。
振荡电路、直流稳压电源 RC正弦波振荡电路、LC正弦波振荡电路 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和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掌握RC正弦波振荡电路、LC正弦波振荡电路。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振荡频率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组成、特点。
起振条件及应用 振荡频起振条件及应用。
数字逻辑基础 数制与编码 掌握数制和码制,各种数制间的转换,“与”、“或”、“非”三种基本逻辑运算和其他复合逻辑函数;,
逻辑代数基础简 掌握逻辑代数基本定律的运用
逻辑函数的化简 用代数法和卡诺图法化简和变换逻辑函数。
逻辑门与组合逻辑电路 逻辑门电路功能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组合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和 熟悉各种组合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
通用逻辑模块及其应用 掌握各种译码器、编码器、全加器、数值比较器、数值选择器、数值分配器的工作原理。
触发器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应用;计数器的功能及应用;移位寄存器的功能及应用。 掌握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熟悉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T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触发方式;熟悉常用中规模计数器的应用方法。
电路分析基础 电路及元件的基本物理量概念;电路计算基本定律和定理: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及相关分析方法:支路法、网孔法、节点法; 1.了解电路、电动势等基本概念;
2.掌握串、并联,参考方向电位,电功率,电阻元件,短路、开路,电压源以及电流源等电路中的重要概念;
3.基尔霍夫定律,通过基尔霍夫定律及三种电路元件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电路图、计算电路物理量的能力。
4.理解等效网络的定义及叠加定理的运用;
5.熟练运用支路法、网孔法、节点法、戴维南定理分析、计算直流电路;
正弦交流电路 正弦交流电基本概念及相关指标含义、相量表示法、RLC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等。 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正弦量的最大值和有效值;理解正弦量的相位差,功率因数提高的方法及意义;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功率,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电容,RLC串并联电路,串并联谐振及有耦合电感的正弦交流电路;运用相量法分析、计算正弦交流电路;
三相交流电路 三相交流电基本概念、三相电源和负载的连接及计算 了解对称三相正弦量的定义、相序,对称三相电路等一些基本概念;三相电源和负载的连接;掌握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中性线电压和中性线电流等重要概念;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和计算;三相电路的功率。
磁路与变压器 电与磁的原理;磁路及相关定律;变压器特性和应用;
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和其他变压器;
通过磁路和变压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了解电流磁效应、变压器的原理与选用,并掌握变压器同名端判断、断相报警设计等技能。
异步电动机及控制 电动机种类及图形符号;三相异步电机类型、结构、原理;单相异步电机、直流电机、伺服电机类型、结构、原理;三相电机控制电路 通过电动机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了解电动机的类型、结构及原理,并掌握多种电动机控制电路的技能。
 
、教学实施
  (一)教学方法建议
采用案例教学、引入实际项目,结合实际项目、案例理论分析电工电子技术;同时利用实物展示、现场示范、视频、动画和其他多媒体教学。
  (二)学习方法建议
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利用视频、动画、头脑风暴法和其他多媒体学习方法。
七、考核方式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本课程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课程考核涵盖项目(学习情境)任务全过程,主要包括项目计划制定、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实施结果等几个方面。每一项目的各考核点应综合反映学生的知识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或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表现掌握情况。
 考核方式如下:
1.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完成堂上及课后作业情况、考勤及遵守纪律情况评定;
2.期末考试占7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
 
 
 
 
 
 
 
 
 
 
《电力拖动》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
《电力拖动》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企业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等的基本职业能力,学生应能通过《维修电工》(四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前期准备。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会熟练使用常用电工工具、电工仪表
2、会识别、选择、使用、维修与调整常用低压电器
3、能分析、排除典型电气控制系统的一般故障
4、能识读、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电气控制系统图
5、能安装、检修中等复杂程度的电气控制系统
6、能正确处理各种电气设备安全事故
7、达到国家《维修电工》(四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对电气控制线路的要求
、课程内容和要求
 
单元 项目 任务(或项目目标) 任务描述(或项目描述) 总课时
第一单元
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项目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任务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
 
1、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的安装。
2、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的故障检修。
5
任务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1、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自锁控制线路的安装。
2、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自锁控制线路的故障检修。
4
项目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任务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1、三相异步电动机按钮、接触器双重联控正反转制线路的安装。
2、三相异步电动机按钮、接触器双重联控正反转制线路的故障检修。
4
任务二  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1、三相异步电动机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安装。
2、三相异步电动机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故障检修。
4
项目三  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控制及多地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任务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1、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线路的安装。
2、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线路的故障检修。
5
任务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多地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1、三相异步电动机多地控制线路的安装。
2、三相异步电动机多地控制线路的故障检修。
3
项目四  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任务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1、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安装。
2、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故障检修。
5
任务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1、时间继电器自动控制Y—Δ的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安装。
2、时间继电器自动控制Y—Δ的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故障检修。
4
项目五  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任务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电磁抱闸制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1、电磁抱闸制动器断电制动控制线路的安装。
2、电磁抱闸制动器断电制动控制线路的检修
5
  任务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反接制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1、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启动反接制动控制线路的安装。
2、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启动反接制动控制线路的检修。
4
  任务三  三相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1、三相异步电动机无变压器半波整流启动反接制动控制线路的安装。
2、三相异步电动机无变压器半波整流启动反接制动控制线路的检修。
5
项目六  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速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任务  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速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1、时间继电器控制双速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
2、时间继电器控制双速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检修。
 
3
项目七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
 
任务一  转子绕组串接电阻起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1、时间继电器自动控制串接电阻起动控制线路的安装。
2、时间继电器自动控制串接电阻起动控制线路的故障检修。
4
任务二  转子绕组串接频敏电阻器起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1、转子绕组串接频敏电阻器起动控制线路安装。
2、转子绕组串接频敏电阻器起动控制线路故障检修。
5
任务三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凸轮控制器启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1、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凸轮控制器控制线路的安装。
2、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凸轮控制器控制线路的检修。
4
单元二  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
 
项目一  CA6140型普通车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
 
1、熟悉机床电气电路检修的一般步骤。
2、了解机床电气检修常用方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3、熟悉掌握CA6130型车床控制电路原理,能对信号灯、指示灯和断电保护电路的典型故障进行理论分析。
4、能对主轴电动机、冷却泵电动机、刀架的快速移动电动控制电路的典型故障进行理论分析。
5、能按照机床电气检修的一般步骤分析和排除一些简单控制电路故障。
1、CA6140型车床主轴电动机回路的故障排除。
2、CA6140型车床电气线路冷却泵电动机回路的故障排除。
 
4
项目二  Z304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检修
 
1、熟悉Z3040型摇臂钻床的结构。
2、熟悉Z3040型摇臂钻床电路的工作原理。
3、能对Z3040型摇臂钻床摇臂的常见故障进行检修。
 
1、维修Z3040型摇臂钻床照明指示电路的常见故障。
2、维修Z3040型摇臂主轴电动机电路的常见故障。
3、维修Z3040型摇臂钻床冷却泵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常见故障。
4、维修Z3040型摇臂钻床摇臂升降电路的常见故障。
5、维修Z3040型摇臂钻床主轴箱夹紧松开电路的常见故障。
4
项目三  X62W型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
 
1、熟悉X62W型万能铣床的结构、作用和运动形式。
2、理解X62W型万能铣床电气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掌握X62W型万能铣床的操纵手柄、按钮和开关的功能。
4、掌握X62W型万能铣床常见故障的检修。
1、X62W型万能铣床主轴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常见故障检修。
2、X62W型万能铣床冷却泵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常见故障检修。
3、X62W型万能铣床进给电动机控制线路常见故障检修。
 
4
项目四  M7130型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线路常见故障检修
 
1、了解M7130型平面磨床的结构及运动形式。
2、掌握M7130型平面磨床的电力拖动特点及控制要求。
3、能分析M7130型平面磨床的电气控制电路。
4、掌握M7130型平面磨床常见电气故障的检修。
1、M7130型平面磨床照明电路常见故障检修。
2、M7130型平面磨床砂轮、冷却泵电动机电路控制电路的常见故障检修。
3、M7130型平面磨床液压泵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常见故障检修。
 
4
项目五  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电路的维护与故障检修
 
1、了解桥式起重机的结构和电器控制电路的功能。
2、掌握桥式起重机的运动形式维护方法。
3、熟悉桥式起重机主要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检修。
 
1、维修20/5t桥式起重机主交流接触器不吸合的常见故障。
2、维修20/5t桥式起重机副钩能下降但不能上升的常见故障。
3、维修20/5t桥式起重机主钩既不能上升又不能下降的常见故障。
4、维修20/5t桥式起重机不能启动的常见故障。
5、维修20/5t桥式起重机吊钩下降时,接触器就释放(掉闸)的常见故障。
4
 
四、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应选用典型的控制系统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识别电气控制器件、图纸,熟练使用电工工具、测量工具、安装、维护和调试电气控制系统和设备。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使用安装工具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挂图、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部分设备的内部结构,
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趋势,贴近生产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五、教学评价建议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电子CAD课程标准
一、 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和任务
《电子CAD》课程是一门电子工程类专业技术类课程。课程以论述电子CAD软件设计原理为基础,重点介绍在硬件设计领域中实用的电子线路设计软件的应用。使学生掌握电子线路设计中使用CAD的方法。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楼宇智能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着培养基本技能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和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对电路的计算机绘图能力:用Protel对电路进行原理图、印制电路板 设计、并对电路进行仿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电路原理图和PCB的设计方法及制作。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课程以论述电子线路CAD软件设计原理为基础,重点介绍在硬件设计领域中实用的电子线路设计软件的应用,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电路原理图和PCB的设计方法及制作。
二、 课程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电子CAD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CAD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2、了解常用电子元件的种类与特性,会看懂一般电子电路图;
3、能定性分析简单的工业电子技术控制(放大)图,具备应用电子技术于工业控制的初步能力;
4、会使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仪表,能对简单电子产品的工作状况及故障作出初步判断;
5、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一)学生职业能力目标:
1)能分析典型、常用电路。
2)能熟练应用protel绘制各类电路原理图、能根据需要设计印刷板图。
3)能对一般的电子产品进行分析,形成相关技术文档。
4)能根据分析结果重新制样,完成参数、性能的测试。
5)能熟练使用常见的工具和电子仪器。
6 )能协助研发工程师完成其它相关的任务。
(二)思想教育目标
  1)规范操作习惯--- 正确使用工具、仪器。
  2)信息获取能力---利用书籍或网络获得相关信息。
  3)良好职业行为---正确做事,做正确的事。
  4)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达成目标。
5)语言表达能力---表述与回答问题。
三、 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电子CAD系统概述  
1. CAD与电子线路CAD技术及其发展
2. EDA工具的软硬件平台及其配置
3. 电子线路CAD技术的范畴与功能
4. EDA软件工具介绍
基本要求:CAD及电子CAD的区别。
(二)电子电路设计输入
1. 电子线路CAD软件概述
2. 电子线路CAD软件的主要组成部分
3. 电原理图的设计、输入
4. 电路的逻辑仿真
基本要求:掌握电子线路CAD设计方法。
重点:掌握电路仿真技术。
难点:电路仿真技术中的波形设计。
(三)电子电路PCB输入/电原理图与PCB图的校对
1. 电路布局设计
2. 电路的在线仿真技术
3. PCB设计、制作
4. 元器件库的建立
基本要求:PCB布局和电路校对。
重点:学习REPROT文件的分析。
(四)数字电路的逻辑模拟
     数字电路的计算机逻辑仿真原理
基本要求:掌握数字电路仿真计算原理和基本方法。
重点:仿真技术的数学模型基础。
(五)模拟电路的仿真  
     模拟电路的计算机模拟原理
基本要求:掌握模拟电路仿真中的三大基本原理。
重点: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主要区别。
(六)现场可编程器件
1. 可编程器件在数字电路设计中的地位
2. 可编程器件品种介绍
3. 可编程器件内部结构及外部特性
4. 运用可编程器件的电路设计及仿真
基本要求:树立可编程器件在数字电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大规模IC设计方法。
难点:数字电路设计中资源利用问题。
(七)VHDL语言介绍
1. 硬件设计语言在现代电子线路设计中的重要性
2. VHDL语言及其设计应用
3. VHDL语言设计环境介绍
基本要求:用VHDL方法作为设计考虑问题的基础。
难点:用VHDL设计方法替代电原理图设计方法。
(八)大型作业分析  
四、课程教学建议
1、学时分配建议
内容要点 课时
1   Protel99SE基础知识 4
2   原理图绘制及原理图高级设计 26
3   印制电路板图设计 24
4   元件库设计 10
    合计 64
2、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建议2—3章每章安排3节习题课,用来解决本章的难点和重点。
 (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室,在实验中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3)、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媒体等辅助资源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4)、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趋势和电子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实例,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5)、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3、考核评价建议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平定学生成绩。
 (3)、应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给予特别鼓励,要综合平定学生成绩。
五、说明
1.本课程标准主要是针对中职学生,因此应以实践为主,加大了课内、课外实践。
2.本课程标准列出的是基本内容。在实施中可根据学科的发展需要对课程适当增减内容或调整授课顺序,课时也可以适当调整。但需向所在教研室提出申请,同时上报新修订的课程教学大纲,经系审批、教务 处备案后方可生效。
3.大纲中未列出习题课和讨论课,为了适应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可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中插入进行,所引出的讨论课的内容根据实际而定,亦可由学生到时提出,课时也可灵活增减。
 
 
电子CAD课程标准
一、 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和任务
《电子CAD》课程是一门电子工程类专业技术类课程。课程以论述电子CAD软件设计原理为基础,重点介绍在硬件设计领域中实用的电子线路设计软件的应用。使学生掌握电子线路设计中使用CAD的方法。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楼宇智能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着培养基本技能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和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对电路的计算机绘图能力:用Protel对电路进行原理图、印制电路板 设计、并对电路进行仿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电路原理图和PCB的设计方法及制作。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课程以论述电子线路CAD软件设计原理为基础,重点介绍在硬件设计领域中实用的电子线路设计软件的应用,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电路原理图和PCB的设计方法及制作。
二、 课程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电子CAD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CAD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2、了解常用电子元件的种类与特性,会看懂一般电子电路图;
3、能定性分析简单的工业电子技术控制(放大)图,具备应用电子技术于工业控制的初步能力;
4、会使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仪表,能对简单电子产品的工作状况及故障作出初步判断;
5、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一)学生职业能力目标:
1)能分析典型、常用电路。
2)能熟练应用protel绘制各类电路原理图、能根据需要设计印刷板图。
3)能对一般的电子产品进行分析,形成相关技术文档。
4)能根据分析结果重新制样,完成参数、性能的测试。
5)能熟练使用常见的工具和电子仪器。
6 )能协助研发工程师完成其它相关的任务。
(二)思想教育目标
  1)规范操作习惯--- 正确使用工具、仪器。
  2)信息获取能力---利用书籍或网络获得相关信息。
  3)良好职业行为---正确做事,做正确的事。
  4)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达成目标。
5)语言表达能力---表述与回答问题。
三、 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电子CAD系统概述  
5. CAD与电子线路CAD技术及其发展
6. EDA工具的软硬件平台及其配置
7. 电子线路CAD技术的范畴与功能
8. EDA软件工具介绍
基本要求:CAD及电子CAD的区别。
(二)电子电路设计输入
5. 电子线路CAD软件概述
6. 电子线路CAD软件的主要组成部分
7. 电原理图的设计、输入
8. 电路的逻辑仿真
基本要求:掌握电子线路CAD设计方法。
重点:掌握电路仿真技术。
难点:电路仿真技术中的波形设计。
(三)电子电路PCB输入/电原理图与PCB图的校对
5. 电路布局设计
6. 电路的在线仿真技术
7. PCB设计、制作
8. 元器件库的建立
基本要求:PCB布局和电路校对。
重点:学习REPROT文件的分析。
(四)数字电路的逻辑模拟
     数字电路的计算机逻辑仿真原理
基本要求:掌握数字电路仿真计算原理和基本方法。
重点:仿真技术的数学模型基础。
(五)模拟电路的仿真  
     模拟电路的计算机模拟原理
基本要求:掌握模拟电路仿真中的三大基本原理。
重点: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主要区别。
 
(六)现场可编程器件
5. 可编程器件在数字电路设计中的地位
6. 可编程器件品种介绍
7. 可编程器件内部结构及外部特性
8. 运用可编程器件的电路设计及仿真
基本要求:树立可编程器件在数字电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大规模IC设计方法。
难点:数字电路设计中资源利用问题。
(七)VHDL语言介绍
4. 硬件设计语言在现代电子线路设计中的重要性
5. VHDL语言及其设计应用
6. VHDL语言设计环境介绍
基本要求:用VHDL方法作为设计考虑问题的基础。
难点:用VHDL设计方法替代电原理图设计方法。
(八)大型作业分析  
四、课程教学建议
1、学时分配建议
内容要点 课时
1   Protel99SE基础知识 4
2   原理图绘制及原理图高级设计 26
3   印制电路板图设计 24
4   元件库设计 10
    习题课 6
    实验 10
    机动 4
    合计 84
2、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建议2—3章每章安排3节习题课,用来解决本章的难点和重点。
 (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室,在实验中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3)、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媒体等辅助资源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4)、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趋势和电子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实例,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5)、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3、考核评价建议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平定学生成绩。
 (3)、应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给予特别鼓励,要综合平定学生成绩。
五、说明
1.本课程标准主要是针对中职学生,因此应以实践为主,加大了课内、课外实践。
2.本课程标准列出的是基本内容。在实施中可根据学科的发展需要对课程适当增减内容或调整授课顺序,课时也可以适当调整。但需向所在教研室提出申请,同时上报新修订的课程教学大纲,经教务处备案后方可生效。
3.大纲中未列出习题课和讨论课,为了适应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可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中插入进行,所引出的讨论课的内容根据实际而定,亦可由学生到时提出,课时也可灵活增减。
 
 
 
《传感器》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传感器应用技能训练是自动控制、自动计量、遥感技术、人工智能、汽车电控技术等领域的基础性学科,是自动监测控制系统信息获取、信息转换、信号处理的主要途径,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本课程是根据中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结合机电专业对学科知识的基本要求而编制的。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模块化设计,共分为六个项目,着重介绍了当前使用较多的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磁电式、电磁式、压电式、光电式、光纤、霍尔、光敏、气敏等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测量电路。 使学生掌握各种类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应用范围,应用的技术要求。达到能熟练地分析判断已有的各种类自动控制系统与传感器有关的故障,能熟练使用、更换相关的传感器及配套电路。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力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做到深入浅出,旨在使学生从原理上掌握和了解应学知识;授课以图解为基础(结构图、电路图),旨在调动机械类学生的空间图形想象能力和图形记忆能力,使学生养成图形思维和交流习惯。学习时应从已有的知识出发,从图形分析入手,以工作原理为重点,以如何应用为方向,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传感器及转换电路的应用实例,才能达到理论与应用的统一。
三、 课程目标
通过理论与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以基本概念、专业术语为切入口,进一步拓宽自己在计算、设计、应用方面的知识面。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
2.熟悉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传感器的基本转换电路和信号处理方法;
3.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
4.了解抗干扰技术及自动检测系统的可靠性问题。
5.了解微型计算机在检测与转换系统中的应用;
6.理解信号提取和能量转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7.了解A/D或D/A转换在I/O接口电路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具有正确选用传感器及测量转换电路组成实用检测系统的初步能力;
2.正确选用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A/D和D/A在I/O接口和微型计算机联结中分辨出输出和输入的区别;
3.对常用检测系统具有一定的分析与维护能力
(三)素质目标:
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学习,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查阅图书资料进行自学、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按主题或模块叙述)
第1章 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6课时)
本章教学重点:
1.掌握检测技术和传感器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2.了解检测技术的应用情况   
3.了解测试技术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4.掌握获取工程测试信息时的误差来源
第2章 电阻传感器 (6课时)
本章教学重点
1.掌握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了解电阻式传感器的结构、分类
3.掌握变阻器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固态压阻式传感器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了解电阻式传感器的应用
第3章 电感传感器 (6课时)
本章教学重点:
1.掌握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可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涡流式电感传感器和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特点
3.掌握可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涡流式电感传感器和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应用 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 ,它把被测量转化为电感量变化的一种装置。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6课时)
本章教学重点:
1.掌握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2.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分类、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3.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第5章 压电传感器 (6课时)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 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压电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3. 掌握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第6章 霍尔传感器 (4课时)
本章重点:
1.了解霍尔传感器元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霍尔传感器元件传感器测量电路
3.掌握霍尔传感器元件传感器的特性及应用
第7章 热电偶式传感器 (6课时)
本章重点
1.掌握热电偶测温原理
2.掌握热电偶测量电路及其补偿方法
3.掌握热电偶应用
第8章 光电式传感器 (6课时)
本章教学重点:
1.了解光电效应与光电器件的分类
2.掌握光电转换元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光电转换元件传感器特点及应用
第9章 新型传感器 (6课时)
本章重点:
1.了解集成温度传感器应用及工作过程
2.了解磁性传感器应用及工作过程
3.了解超声波的性质
4.掌握超声波传感器分类、工作原理及用途
第10章 检测装置的信号处理 (6课时)
本章重点:
1.了解调制和解调的概念以及信号的非线性校正。
2.掌握信号放大中的几种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熟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变换技术。
第11章 检测装置的干扰抑制技术 (6课时)
本章教学重点:
1.了解干扰的产生和来源,不同干扰信号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抗干扰的各种技术。
3.熟悉抗干扰措施的设计。
五、实施建议
学时分配表
序号 学习情境内容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备注
1 第一章 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6 6 0  
2 第二章 电阻传感器 6 4 2
3 第三章 电感传感器 6 4 2
4 第四章电容式传感器 6 4 2
5 第五章压电传感器 6 4 2
6 第六章霍尔传感器 4 2 2
7 第七章热电偶式传感器 6 4 2
8 第八章光电式传感器 6 4 2  
9 第九章新型传感器 6 4 2  
10 第十章检测装置的信号处理 6 4 2  
11 第十一章检测装置的干扰抑制技术 6 4 2  
12 合计 64 44 20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授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教学。
1.本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
2.教学过程中,要从中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不同专业对教学知识的需求,注意与有关课程相配合,还要适当兼顾专升本学生所需知识点的教学。
3.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4.重视习题课、单元测验的安排和习题的选择。督促学生及时、独立完成课外作业。
5.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6.教学中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7.在规范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所完成程序正确性的引导。
8.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学院条件,可设计相应难度的主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七、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对学生实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通过各种不同的考试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团队活动的合作能力;职业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体现。
1.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学生实践教学体会、基本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全面开放,以项目带动知识点的学习。
八、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
相关专业学生考中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
工业机器人技术是一种综合性技术,包括传动机构、伺服系统、数据处理、人机对话以及与机器人工作性质对应的控制功能等。
本门课程致力培养学生具有机器人安装、调试和维护方面等基础知识的专业选修课,课程理论和应用技术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生产现场最需要的工业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技术。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典型案例为载体,设计课程结构;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改革课程内容;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
该课程以工业机器人常用的技术原理与应用知识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为目标,选取基本工业机器人的机械机构和运动控制、基本操作、搬运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码垛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焊接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涂装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装配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等内容,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以典型案例为载体讲述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力。教学的过程是:案例导入→相关知识→案例讲解→知识拓展。
四、课程的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门学习领域课程工作任务的完成,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分类、特点、组成、工作原理等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工业机器人的使用的一般方法与流程,具备工业机器人选型、操作以及工作站设计等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基本目标,提高其实际应用技能,并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养成意识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工业机器人的环境感觉技术,工业机器人控制,工业机器人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
(1)了解如何操作工业机器人,完成简单的动作。
(2)掌握各种工业机器人的构造原理以及特点。
(3)能分析出简单的故障所在。
(4)能设计出简单的末端操作器。
3、素质
(1)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技、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与作风,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开拓创新的专业思维。
(3)培养良好的专业触觉。
五、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 单元 主要内容 学时
1 工业机器人概述 机器人定义、分类 1
机器人应用和发展 1
工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及技术参数 1
2 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运动控制 机器人末端操作器 2
机器人手腕
机器人手臂 2
机器人机座及行走机构 2
工业机器人的驱动与传动 2
机器人机械系统 2
3 工业机器人的操作 工业机器人运动轴与坐标系 4
认识和使用示教器 4
工业机器人安全操作规程 3
4 工业机器人的作业示教 工业机器人示教的主要内容 2
工业机器人简单示教与再现 4
5 工业机器人应用 搬运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 20
码垛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 20
焊接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 20
涂装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 20
装配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 18
学 时 合 计  128
 
(二)课程具体内容与教学要求表
单元 工作任务 教学要求
工业机器人概述 机器人定义、分类 了解机器人发展史、各国对机器人的定义,掌握机器人的结构。
机器人应用和发展 掌握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和了解机器人分类标准
工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及技术参数 理解工业机器人的参考坐标系,了解机器人应用的现状与未来
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运动控制 机器人末端操作器 了解手部的特点、构成,掌握手部的设计要求和分类。了解手部结构的典型结构和应用实例
机器人手腕 掌握手腕的自由度、设计要求,了解典型结构的工作原理
机器人手臂 掌握臂部设计的基本要求、运动形式,理解机械臂典型结构和控制原理
机器人机座及行走机构 掌握机器人机身三个自由度的组合运动形式、典型结构的构成及工作原理、行走机构的构成
工业机器人的驱动与传动 了解驱动装置的分类、掌握对驱动装置的要求,了解直线、旋转驱动机构,掌握直线驱动和旋转驱动的选用和制动、工业机器人的传动,灵活运用驱动传动
机器人机械系统 了解机器人机械系统的组成;
了解机器人机械系统各部分的原理及作用;掌握机器人单轴运动的方法。
 
 
工业机器人的操作 工业机器人运动轴与坐标系 了解机器人运动轴的名称
了解机器人坐标系的种类。
认识和使用示教器 了解工业机器人示教器的功能与操作
工业机器人安全操作规程 了解工业机器人操作时的安全规程及注意事项
工业机器人的作业示教 工业机器人示教的主要内容 了解工业机器人示教的运动轨迹、作业条件、作业顺序;
工业机器人简单示教与再现 了解工业机器人在线示教及其特点,以及在线示教的基本步骤。
工业机器人应用 搬运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 了解搬运机器人的分类及特点、搬运机器人的系统组成、搬运机器人的作业示教、搬运机器人的周围设备与工位布局。
码垛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 了解码垛机器人的分类及特点、码垛机器人的系统组成、码垛机器人的作业示教、码垛机器人的周围设备与工位布局。
焊接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 了解焊接机器人的分类及特点、焊接机器人的系统组成、焊接机器人的作业示教、焊接机器人的周围设备与工位布局。
涂装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 了解涂装机器人的分类及特点、涂装机器人的系统组成、涂装机器人的作业示教、涂装机器人的周围设备与工位布局。
装配机器人及其操作应用 了解装配机器人的分类及特点、装配机器人的系统组成、装配机器人的作业示教、装配机器人的周围设备与工位布局。
六、教学实施
(一)教学方法建议
课程结合相关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特点、教学任务等方面的因素,灵活运用讲授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同时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深入浅出,配合相关的工程应用案例,跟随教学目标、任务、学科类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学习方法建议
充分利用课堂讲课时间,做好课程预习与课后复习,《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学生应在课后利用课程资源提升对该课程知识点与技能点的提升。
七、教材选取的原则
1、(总体原则)
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将知识、技能、态度三者融入教材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材与行业标准及工艺要求结合、操作与管理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建议使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2.推荐教材
《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兰虎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3.参考的教学资料
《机器人技术基础》熊有伦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机器人与控制技术》孙迪生,王炎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业机器人》,徐元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余达太等,冶金工业出版社 
《工业机械手设计》李允文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器人的创意设计与实践》宗光华主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朱世强等,浙江大学出版社
《机器人技术基础》,陈哲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八、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1、(校内资源)
本课程以多媒体课堂讲授为主,配合教学适当地安排实物演示、案例讲解和小组讨论。对于学习场地和设施,应满足多媒体教学需要。
2、(校外资源)
本专业与校外多家企业合作教学,并有多家学生顶岗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实习需求。
九、教师能力要求
1、(专业理论要求)
熟悉工业机器人运行的机械结构、运行原理,操作程序。
2、(专业社会实践要求)
担任本课程教师应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老师,不仅有较强的理论教学能力,还要有一定实践操作能力。
3、(教学能力要求)
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同时能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
4、(职业道德要求)
热爱学生,爱岗敬业;做到在传承前人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十、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应该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2个部分,实行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可以通过个人作业、学习态度、到课率及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定,期末考试可以采用开卷或闭卷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对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课程的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和定位

本课程是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在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能较全面理解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关键组成部分、应用与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课程目标

了解现场总线的概念、发展状况及通信基础,分别理解和掌握Profibus现场总线、CC-L ink现场总线、Modbus总线、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特点、系统构建方法。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现场总线技术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
1、知识目标
(1)现场总线的概念;
(2)现场总线的发展状况;
(3)现场总线的通信基础。
2、技能目标
(1)理解和掌握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的特点、系统构建方法;
(2)理解和掌握CC-L ink现场总线技术的特点、系统构建方法;
(3)理解和掌握Modbus总线技术的特点、系统构建方法;
(4)理解和掌握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特点、系统构建方法。
3、素质养成目标
(1)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参考学时 :64

 四、设计思路

(一)教学模式
集中授课,理实结合,案例法。
(二)教学任务安排
第三学期进行,注重理论系统,内容由浅入深,力求提高可读性,内容选取了学生特点和工作岗位需求,突出实际应用性。

五、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序号 章目 章节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时 教学建议与说明
1 第一章概论 1.1现场总线的产生、本质与发展 了解现场总线的产生,理解现场总线本质与发展。 1.现场总线的产生
2.现场总线的本质
3.现场总线的发展
1 在一体化专业课室,多媒体教学系统
1.2现场总线的结构及其特点 理解现场总线的结构及其特点。 1.现场总线的结构
2.现场总线的特点
1
1.3几种有影响的现场总线 了解几种有影响的现场总线。 1.FF,2.Profibus,3.CAN,4.LonWorks,5.CC-Link,6.Modbus 1
1.4现场总线面临的挑战 了解现场总线面临的挑战。 现场总线面临的挑战 1
2 第二章现场总线通信基础 2.1总线的概念 理解基本术语、总线操作的基本内容。 1.基本术语
2.总线操作的基本内容
1 在一体化专业课室,多媒体教学系统
2.2通信系统的组成 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 通信系统的组成 1
2.3数据通信基础 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编码,掌握数据传输技术、网络拓扑结构与网络控制方法、数据交换技术和差错控制。 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数据编码
3.数据传输技术
4.网络拓扑结构与网络控制方法
5.数据交换技术
6.差错控制
2
2.4通信模型 理解ISO/OSI参考模型,现场总线通信模型。 1.ISO/OSI参考模型
2.现场总线通信模型
2
2.5网络互联设备 了解各种网络互联设备。 1.中继器,2.集线器,3.网络接口卡,4.交换机,5.网桥,6.路由器,7.防火墙,8.网关 1
2.6现场总线控制网络 了解现场总线网络节点,理解现场总线控制网络的任务。 1.现场总线网络节点
2.现场总线控制网络的任务
1
3 第三章Profibus现场总线及其应用 3.1Profibus现场总线基础 了解Profibus现场总线的分类,理解它的通信协议。 1. Profibus现场总线的分类
2. Profibus的通信协议
1 在一体化专业课室,多媒体教学系统
3.2Profibus的传输技术 理解DP/FMS的RS-485传输技术、光纤传输技术和PA的IEC1158-2传输技术。 1.DP/FMS的RS-485传输技术
2. DP/FMS的光纤传输技术
3.PA的IEC1158-2传输技术
1
3.3Profibus控制系统的配置 了解现场设备的分类,Profibus控制系统的配置形式和混合系统的构建。 1.现场设备的分类
2. Profibus控制系统的配置形式
3.混合系统的构建
1
3.4Profibus控制系统 了解Profibus-DP的基本性能,理解GSD文件、Profibus-DP系统工作过程。 1. Profibus-DP的基本性能
2.GSD文件
3. Profibus-DP系统工作过程
1
3.5S7-300PLC与Profibus-DP通信 了解控制要求,理解设备配置、从站的设置、主站的硬件组态, 掌握程序设计方法。 1.控制要求
2.设备配置
3.从站的设置
4.主站的硬件组态
5.程序设计
1
3.6Profibus现场总线在液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了解控制要求、系统硬件配置介绍,掌握硬件的连接和参数设置。 1. 控制要求
2.控制系统硬件配置介绍
3.硬件的连接和参数设置
1
3.7实训项目 掌握基于S7-300PLC的现场总线系统构建与运行方法 基于S7-300PLC的现场总线系统构建与运行 2
4 第四章CC-Link现场总线及其应用 4.1概述 了解CC-Link现场总线。 CC-Link现场总线概述 1 在一体化专业课室,多媒体教学系统
4.2FX2N系列CC-Link现场总线系统的构建 了解系统网络配置,理解主、从站模块FX2N-16CCL-M,掌握.基于系列PLC的CCLink现场总线应用。 1.系统网络配置
2.主站模块FX2N-16CCL-M
3. 从站模块FX2N-16CCL-M
4.基于系列PLC的CCLink现场总线应用
2
4.3Q系列CC-Link现场总线系统的构建 了解Q系列PLC,理解Q系列QJ61BT11模块
和它的应用,掌握基于Q系列PLC的CCLink现场总线应用
1.Q系列PLC介绍
2.Q系列QJ61BT11模块
3. QJ61BT11模块的应用
4.基于Q系列PLC的CCLink现场总线应用
2
4.4实训项目 掌握CC-Link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方法。 CC-Link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构建与运行 2
5 第五章Modbus现场总线及其应用 5.1Modbus的概念 了解控制系统概述 控制系统概述 1 在一体化专业课室,多媒体教学系统
5.2ModbusRTU通信 理解ModbusRTU通信方法和特点 ModbusRTU通信方法和特点 1
5.3实现Twido系列PLC之间的ModbusRTU通信 了解Twido PLC,理解功能码03、16的应用。 1.Twido PLC简介
2.功能码03的应用
3.功能码16的应用
1
5.4实现S7-200 PLC之间的ModbusRTU通信 掌握Modbus协议的安装、Modbus通信的建立。 1. Modbus协议的安装
2. Modbus地址
3. Modbus通信的建立
4.应用举例
2
5.5Modbus协议在变频调速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了解控制要求及硬件配置、ATV31变频器简介,掌握通信程序的实现方法。 1.控制要求及硬件配置
2.ATV31变频器简介
3.通信程序的实现
2
5.6实训项目 掌握Modbus通信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方法 Modbus通信系统的构建与运行 2
6 第六章工业以太网及其应用 6.1工业以太网基础知识 了解工业以太网基础知识。 工业以太网基础知识 1 在一体化专业课室,多媒体教学系统
6.2工业以太网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了解工业以太网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1. 工业以太网的现状
2. 工业以太网的发展前景
1
6.3Profinet技术及其应用 了解Profinet技术,掌握S7-300 PLC与ET200S的以太网通信方法。 1. Profinet技术介绍
2.S7-300 PLC与ET200S的以太网通信
2
6.4EtherCAT技术及其应用 了解EtherCAT技术,掌握Omron PLC与伺服驱动器的EtherCAT通信功能实现。 1. EtherCAT技术介绍
2.Omron PLC与伺服驱动器的EtherCAT通信功能实现
2
6.5实训项目 掌握基于CP343-1通信模块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方法 基于CP343-1通信模块系统的构建与运行 2
7 第七章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集成及其应用 7.1系统集成的概念 了解系统集成的概念。 系统集成的概念 1 在一体化专业课室,多媒体教学系统
7.2现场总路线控制系统集成 了解现场总路线控制系统集成的框架,理解它的原则,掌握分析现场总路线控制系统集成的几个问题 1.现场总路线控制系统集成的框架
2.现场总路线控制系统集成的原则
3.现场总路线控制系统集成的几个问题
2
7.3现场总路线控制系统集成的方法 掌握FCS与DCS的集成方法、FCS与网络的集成方法和FCS与其他现场总线的集成方法。 1.FCS与DCS的集成方法
2.FCS与网络的集成方法
3.FCS与其他现场总线的集成方法
2
7.4基于工业网络的自动线控制系统集成 掌握基于工业网络的自动线控制系统集成。 基于工业网络的自动线控制系统集成 3
7.5LonWorks技术在远程自动抄表系统中的应用 掌握LonWorks技术在远程自动抄表系统中的应用。 LonWorks技术在远程自动抄表系统中的应用 4
7.6基于CAN总线在汽车网络中的应用 掌握基于CAN总线在汽车网络中的应用。 基于CAN总线在汽车网络中的应用 4
7.7基于OPC技术的数据访问系统 掌握基于OPC技术的数据访问系统。 基于OPC技术的数据访问系统 4
 

、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建议
课程教学的组织与方法
(1)总体原则:教学做一体化;
(2)组织形式:理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习;
(3)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实训。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内容广泛,结合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现状和生产实际,以案例带动知识点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师资条件要求
1名教师,教师为中级以上职称,双师型。
3.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一体化专业课室,多媒体教学系统
4.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教材的选用:《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  
(2)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多媒体素材取材于网络,多媒体课件由授课老师自行制作。
(3)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整合教材内容,力求科学、实用,重点突出,逐步设计开发配套工装辅助设备。

、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本课程是考试科目,考核成绩按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可以通过个人作业、学习态度、到课率等方式进行评定,期末随堂结束考试。最终成绩根据平时占40%,期末占60%来确定。